为绿色建筑的循证设计研究
【摘要】:为绿色建筑的循证设计研究,由建筑数字化现象的观察而发现“信息”的价值,由建筑绿色性目标的困惑而重视“依据”的获得,当偶然地知道有“循证医学”的概念之后,“循证设计”的命题是“自然地”发生的,作建筑师时“做有依据的设计”,作教师时“教理性的建筑学”,做研究时,“做严谨的现实观察和诚实的论文写作”,循证的思想中包含建筑学最基本的职业价值观,已成为本文研究者的职业行为依据。
建筑的“循证设计”,基于证据的设计(EBD, Evidence-based Design),一般可以表述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建筑师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考虑到业主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建筑物的设计方案”。本文中,将对“循证设计”的研究转化为对现代建筑设计之“工具、目标与行为”诸问题的探讨,并拓展出一系列派生研究。
循证设计是一种理性的方法,数字建筑,使循证设计是可能的。数字建筑通过循证的行为等,对建筑学彻底引入理性的方法。第二章《数字建筑诸问题》,对建筑数字化问题进行深度观察,相关讨论了“数字工具”、“传统设计”、“整合方法”和“信息现象”等问题。重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其中有信息流变的发生,这是动态的或全景的信息时代建筑学之“设计-建造”全过程研究的观察方法之一
循证设计有面向现实的目的,绿色建筑,使循证设计是需要的。绿色建筑不是单纯建筑学的问题,而具有某种社会性的意义。第三章《绿色建筑诸问题》,对建筑学科传统进行“非传统”辨识,其中包括对“建筑学”、“建筑物”、“建筑学理论”和“建筑史”的为绿色建筑的要求。理解“建筑逻辑”的宏大概念和建筑学系统的复杂性;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将带来建造逻辑的跃升,首先需要正本清源的工作。
循证设计有一般道德的价值,循证设计,即由循证医学而派生。循证设计通过对证据的理性要求,影响到设计发生时的行为。第四章《循证设计诸问题》,实际上是对“建筑师”的研究,并在对医学的学习中,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引入了“预后”、“机能”、“最佳证据”等概念,探讨了“统计学”、“数据挖掘”和“反求工程”的建筑学应用价值,既是对证据意义的进一步解释,也是对循证设计本身发展的预见。
循证设计具多重拓展的可能,循证设计,超出绿色建筑的局限。当代的建筑学已建立起环境控制学和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向,第五章《派生研究诸问题》,正是在循证的一般思维机制作用下,对“建筑物”和“建筑空间”的具体研究,分别提出“集成构造”和“识别无障碍”的命题;又基于医生、建筑师和教师的职业相似性,派生了“循证教育”的概念,由此注意到教育科学的存在,并作为建筑教育的依据。
循证的思想,并由此而发展出的循证设计的行为,在数字建筑与绿色建筑之间,是研究者“回归基本原理”时的觉悟。
|
|
|
|
1 |
杨宁;董聪;江见鲸;;绿色建筑综合评估系统分析与探索[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
2 |
汪炎平;;绿色建筑与智能、低耗节能[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3 |
张海荣;沈剑;谌金虎;张海波;;推广绿色建筑,创建节约型工地[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一辑)[C];2010年 |
4 |
程大章;刘钢;;绿色建筑智能系统工程的探索[A];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5 |
周波;;浅议新世纪的“绿色建筑”倾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
6 |
李伟华;将国政;茅靳丰;梁大伟;;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A];第四届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7 |
朴在林;李泉海;孙国凯;张文基;倪云枭;;农村住宅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
8 |
夏令操;;从LEED评估体系到绿色建筑设计的随想[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
9 |
张勤;;推行绿色建筑 建设生态城市[A];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四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10 |
韩君伟;董靓;;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