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摘要】:大规模风电并网必将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风力发电已经在为世界电力供应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风电机组相比同步发电机结构与控制的复杂性,人们目前对含风电电力系统故障后暂态过程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这对于保证甚至改善含风电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提出了挑战,不能够明确越来越多的风电接入系统会对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探讨风电渗透率以及其他系统运行条件对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首先在明确双馈风力发电机组(DFIG)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模型与控制方法的前提下,在DIgSILENT PowerFactory中搭建了DFIG的模型,该模型含有Crowbar电路,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其次,将单台DFIG与某等值外部系统相连,分析了风机并网点发生故障时风机的动态行为,并与相同外部条件下同步发电机的动态行为进行了比较;详细分析了系统故障条件下风机电气与机械系统的参量变化;分析了不同故障类型对风机动态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对于暂态过程中的并网母线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DFIG对系统造成的扰动要小于同步发电机,而在故障后对电网的无功补偿、电压支撑方面,DFIG不如同步发电机;○2对于绝大多数的机械与电气指标,如机械转矩,发电机转速,桨距角,故障发生时的转子电流与发出的无功功率,故障切除时吸收的无功功率,故障过程中的并网母线电压、电磁转矩、有功输出,三相短路对DFIG造成的扰动最大,其次依次为: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相间短路、单相短路接地;○3对于故障切除时刻DFIG的有功输出与电磁转矩,两相相间短路对DFIG造成的扰动最大;对于故障切除时DFIG转子电流的变化趋势,三相短路时增加,而其他短路类型时则是减小。
最后,用单台DFIG的模型等值一个由30台DFIG构成的风场,并将该风场接入三机九节点系统中,探讨了风电渗透率、风场功率因数、并网条件以及DFIG电气结构参数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发生特定故障时,减少失稳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相比减少不失稳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更好,并且减少的越多,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越好;○2减小特定故障下失稳同步发电机的额定容量,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会变差,但若与此同时减少其有功功率输出,则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不会变差,减小特定故障下不失稳同步发电机的额定容量,不会恶化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
|
|
|
1 |
孙元章,杨新林,王海风;考虑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6期 |
2 |
方振;吴红斌;滕林;;阜阳电厂入网暂态稳定性研究[J];华东电力;2006年09期 |
3 |
石雪梅;吴迪;;小容量机组对220kV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影响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4 |
彭晨光;刘娜;王瑞闯;;暂态稳定性事故筛选与排序方法研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
5 |
于汀;胡林献;姜志勇;;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学报;2009年04期 |
6 |
陈曦;;两种不同的备自投控制策略对肇庆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
7 |
金翼;孟丽娟;陈晓东;朱莉莉;;110kV线路全线快速保护退出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24期 |
8 |
周念成;郭燕;王强钢;;飞轮储能系统建模及提高配电网暂态稳定性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1年05期 |
9 |
谭聪;徐文令;;蛙跳算法在暂态稳定性计算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4期 |
10 |
甘德强,王锡凡,杜正春,王小璐;暂态稳定性分析的自动事故选择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4年01期 |
11 |
骆济寿,宋家骅,崔建业;藉助于先进的动态制功提高暂态稳定性(英文)[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2 |
高洵,吴涛;电网交流互联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的影响[J];电网技术;2000年06期 |
13 |
吴新菊,于强民,范秀珍;用李亚普诺夫第二法分析暂态稳定性[J];电力学报;2001年01期 |
14 |
王英,谈定中,王小英,张炎平,唐国庆;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性安全评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3年12期 |
15 |
褚云龙;谢欢;;基于相图凸凹性和系统辨识理论的暂态稳定性快速预测方法[J];电网技术;2008年05期 |
16 |
赵兴勇;贾玉君;;考虑发电机磁链衰变动态的暂态稳定性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10期 |
17 |
汪芳宗;何一帆;;基于多级高阶辛Runge-Kutta方法的暂态稳定性并行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11期 |
18 |
叶国华;孔祥玉;孙闻;;蒙特卡罗法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5期 |
19 |
贾瑞;许国瑞;康锦萍;李和明;;不同发电机模型大扰动特性及暂态稳定性的对比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2年11期 |
20 |
叶承晋;黄民翔;;考虑暂态稳定性的多目标最优潮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
|
|
|
|
|
1 |
王俊;蔡兴国;朴在林;;考虑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
2 |
夏凡;;风电并网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
3 |
孙元章;杨新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防控制研究综述[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