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思潮的非理性心理分析
【摘要】:民粹主义思潮自出现以后,就如影子般出现在我国变迁、发展的各个时期。特别是当前社会进入转型期,人们进入普遍焦虑阶段,民粹主义更是以弱势群体“代言人”的身份,披着民生问题这一万能的外衣,活跃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可否认,民粹主义在表达人民合理诉求、政治参与以及权力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民粹不同于我们所提倡的民主,具有草根与平民性、批判与对抗性、情绪化与非理性、易变与适应性、矛盾与自我局限性等消极特点。当民粹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网络暴力等因素相结合,所引发的阶级对立、大众审判和多数人暴政等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非理性心理角度对民粹主义思潮的产生和表现进行分析。首先,本文考察了当前民粹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和社会影响,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当前的民粹主义思潮。其次,从认知的非逻辑性、情感的非理性和行为的无意识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从民众社会认知偏差、平民思维非理性和平民的认知狭隘三方面揭示极端平民化倾向中认知的非逻辑性。用相对剥夺感理论、社会焦虑理论以及情绪渲染理论分析民粹主义中的平民诉求和负性情绪。从个人参政行为的冒险性、民众法不责众心理,以及意见领袖三方面阐述了我国民粹主义中的集体无意识发作。最后,根据这三方面的分析,从提升公民政治信任度,提高公民理性认知能力,以理性化社会心理重构政治认同三方面,提出建立理性化政治心理的可行性途径。以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减少民粹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