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111)表面新型二维纳米结构的生长及扫描隧道显微镜表征
【摘要】:单原子层厚的碳材料(石墨烯)的出现使得二维材料在近十几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磷烯、硅烯、金属氧化物、超薄二维金属及分子结构的研究丰富了二维材料在电子、光学、机械性能及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虽然二维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如何高效且可控的制备新型金属及有机分子二维纳米材料一直是个挑战。本论文通过在金(Au(111))表面构筑功能化的辛烷硫醇条状相分子模板,制备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二维纳米结构:一、各向异性单原子及双原子层二维金纳米片;二、几种不同分子配比的C60-辛烷硫醇二元分子二维纳米结构,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这两种二维纳米结构的生长机制。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结果如下:1.Au(111)表面辛烷硫醇分子条状相及网格状结构辛烷硫醇在Au(111)表面的组装结构受分子覆盖度的影响。对饱和覆盖度的辛烷硫醇分子/Au(111)表面进行一定条件退火处理可获得p(6.5×√3)条状相,p(11.5×√3)条状相以及由短链p(6.5 ×√3)条状相组装形成的网格状分子结构,三种结构间具有相近的分子覆盖度,且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此外,p(6.5 ×√3)条状相结构在形成过程中会释放表面应力,从而引起分子链沿11(?)方向周期性的错位断开。2.辛烷硫醇/Au(111)表面各向异性生长二维矩形金纳米片Au(111)表面辛烷硫醇条状相分子间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会形成具有一定对称性的力场,此力场的引入使Au(111)面由三重对称变为二重对称。沉积在辛烷硫醇分子条状相/Au(111)表面的Au原子会受条状相分子结构的调控,聚集形成各向异性单原子层及双原子层金纳米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表征发现,Au原子以11(?)方向为主要方向生长形成矩形金纳米片的长轴,而以6.5a为周期沿着1(?)0方向变宽形成金纳米片的短轴,这种生长方式呈现一定的量子化特征。3.C60-辛烷硫醇二元分子纳米结构通过Au(111)表面不同配比的辛烷硫醇与C60分子之间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制备出几种C60-辛烷硫醇二元超分子组装结构。0.23原子层(ML)覆盖度的辛烷硫醇分子条状相结构表面沉积C60,在不同的C60分子沉积量下分别得到了 C60-辛烷硫醇分子配比为1:4,4:14以及7:10的二元分子二维纳米网状结构。进一步通过对样品控温退火来降低辛烷硫醇分子在二元分子体系中的占比,获得了 C60-辛烷硫醇分子配比为1:2的纳米链结构。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低温(80K)表征发现,二维多孔纳米结构中C60分子的趋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部分C60分子会发生电荷转移形成C60分子对。
|
|
|
|
1 |
秦静;郑婵;邱宁;;Au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限幅效应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11期 |
2 |
沈健;黄杉生;彭斌;屈永霞;李瑞娜;;基于Au纳米通道膜分离测定芦丁[J];化学学报;2007年22期 |
3 |
彭义杰;刘木华;赵进辉;袁海超;李耀;陶进江;郭红青;;基于纳米Au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水中链霉素残留量的快速检测[J];光电子·激光;2016年08期 |
4 |
郝聪霞;郭霞;关宝璐;郭帅;李硕;苏治平;;Au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对表面等离子体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12年04期 |
5 |
田惠忱;刘丽;文玉华;;[110]Au纳米线在加温过程中结构与热稳定性的原子级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
6 |
景孝廉;黄登坡;黄加乐;孙道华;李清彪;;毕赤酵母-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制备Au纳米线[J];化工学报;2015年09期 |
7 |
周小东;周思华;孙现科;;热退火对离子注入制备Au纳米颗粒生长和光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5年08期 |
8 |
张庶元;曾杰;林岳;王晓平;;Au基多组元异质纳米颗粒的显微结构表征及光学特性[J];电子显微学报;2009年04期 |
9 |
刘光增;魏培海;朱文彩;;金属表面自组装成膜的机理研究——苯硫醇在Au(100)表面的吸附[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10 |
黄晶晶;程欲晓;刘亚军;李康;鲜跃仲;金利通;;Au纳米标记物增强电化学免疫分析大肠杆菌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9年20期 |
11 |
李霞,马希骋,李士同,温树林,伦宁;碳纳米管的化学镀Au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12 |
向勇;陈香萌;刘国际;位根磊;徐丽;;掺氮酚醛微球对Au~(3+)的吸附动力学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20年02期 |
13 |
安邦;朱汉华;范世东;张喜胜;黄鑫;;某AU型螺旋桨的三维建模及其性能分析[J];中国修船;2017年03期 |
14 |
卫巍;仲峥嵘;焦晓新;朱凤;郑月灯;张鸿斌;李海燕;;壳聚糖促进Au/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及催化性能[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
15 |
翟秋阁;司学芝;李海军;马万山;;硫氰酸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Au(Ⅲ)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年01期 |
16 |
莫丹;刘杰;姚会军;段敬来;侯明东;孙友梅;陈艳峰;薛智浩;张苓;;利用重离子径迹云母模板制备Au纳米线[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S1期 |
17 |
陈文林;周湘志;;现场Au快速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应用[J];青海科技;2007年05期 |
18 |
宋立涛,周小红,张玉虎,郭应祥,雷相国,郑勇,柳敏良,G.de Angelis,N.Marginean,A.Gadea,D.R.Napoli,M.Axiotis,C.Rusu,T.Martinez;~(183)Au核高自旋态转动带结构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