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的建筑三维重构的方法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获取城市中三维建筑模型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城市建筑物数量庞大,而目前建筑三维模型的建立以人工方法为主,因此工作非常繁重,即不经济也不实用。本文针对城市环境(尤其是建筑)三维重建的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方法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城市的产生和意义、3DGIS的作用和应用,城市三维建筑重构的重要性。然后对主要建筑三维重构方法和工具进行了汇总、归纳和分析,并对各种数据源进行了描述。笔者提出了一个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用于建筑三维重建的系统框架,它的特点是能够从建筑物的照片中重建出较精细、有真实侧面纹理的建筑物模型,添加到以航片或GIS数据生成的三维地形上。
从图像恢复物体三维信息的经典方法是立体视觉,这是本文提出的框架中关键。本文介绍了立体视觉中的极线几何、摄像机标定、校正,以及立体视觉重建流程中重要的一步――图像匹配。回顾了图像匹配的两种主要方法:基于特征的匹配方法和基于区域的匹配方法,并详细描述PMF算法的思想。
基于视觉的恢复三维信息的方法有两种:立体视觉与运动视觉。为了提高匹配算法的鲁棒性和计算效率,结合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图像信息来获得场景三维结构的方法受到青睐,从而产生了时间立体视觉。本文详细阐述了时间立体视觉的思想、优化及搜索策略。
文章的最后对两种匹配算法作了实验,一种是基于区域的匹配――PMF算法,另一种是时间立体视觉算法。
|
|
|
|
1 |
张亚明,王宗彦;断层数据的三维重构技术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2 |
王宗彦,潘宏侠,梁远蕾;风扇叶片及其模具快速反求设计和制造[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3 |
王宗彦,梁远蕾,张亚明;工业CT断层数据的可视化技术研究[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
4 |
刘玉山;王仲民;周丽亚;;基于CT数据的股骨头重构及快速制造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4期 |
5 |
杨超;周新力;郭瑞颖;卿晓松;苑春方;张海波;;三维重构仿真平台[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3期 |
6 |
马云;杨燕燕;;基于轮廓线透视反求的三维重构建模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5期 |
7 |
张俪文;张旦闻;任凤章;;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在扫描电镜三维重构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8 |
杨年峰,王季军,黄昌华,王人成,金德闻;直接线性变换法中标定对三维重构精度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9 |
梁远蕾,王宗彦;基于断层数据的三维重构技术[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0 |
黄琳,陶纯堪,高万荣,胡茂海,杨晓春;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中一种新的三维重构算法[J];激光技术;2004年01期 |
11 |
刘松超,颜永年,祁鹏,颜旭东,戴向国,严双景;基于层析法的复杂曲面的反求[J];电加工与模具;2005年04期 |
12 |
汪伟,李郝林;基于数码相机图像的三维重构[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13 |
龚俊锋;徐西鹏;;基于聚焦合成的砂轮表面三维重构方法[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6年04期 |
14 |
范利勤;金施群;唐黎莺;卢荣胜;;基于彩色伪随机编码单幅图像的三维欧氏重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15 |
陈杰春;丁振良;袁峰;;三维重构不确定度的两阶估计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6期 |
16 |
赵辉煌;周德俭;黄春跃;;一种改进的灰度重构形状光照模型及其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年10期 |
17 |
侯汶杉;;三维重构在水泥基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2期 |
18 |
申彪;王涛;廖振强;贺成;;基于Matlab的创伤弹道三维重构[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1期 |
19 |
李金,丛望,姜璐;扇面扫描前列腺超声图像三维重构后立体图形的消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9年05期 |
20 |
郑东东;蛋白质电子显微术[J];现代仪器;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