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锰基氧化物的电、磁性质及掺杂效应
【摘要】: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由于具有庞磁电阻效应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庞磁电阻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而且对其起因的了解涉及到很多基础性的物理问题。继在无限层钙钛矿结构(ABO_3 型)锰氧化物中发现庞磁电阻效应后,人们在双层钙钛矿结构(Sr_3Ti_2O_7 型)锰氧化物中也观察到类似的效应。但相对于前者,对后者研究的报道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无限层钙钛矿锰氧化物,获得高质量的双层钙钛矿锰氧化物的单相样品要困难得多; 另一方面,双层钙钛矿锰氧化物相对于无限层钙钛矿锰氧化物有更复杂的物理问题。本论文重点研究双层钙钛矿锰氧化物的成相条件及其电子输运、磁性、磁电阻以及掺杂效应等,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概述了磁电阻效应和磁电阻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无限层及双层钙钛矿锰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电磁特性及磁电阻效应等。对两类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进行了综合性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的基本思路。
为探讨双层钙钛矿锰氧化物的成相条件,我们首先从样品制备工艺上探讨了无限层钙钛矿锰氧化物的成相条件。对固相反应法制备的样品,需要高的烧结温度(~1400 oC),才可得到具有无限层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单相多晶样品,而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可在很宽的烧结温度(600-1400 oC)范围内获得具有无限层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单相多晶样品。X-ray 衍射和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在我们所选择的烧结温度范围内,尽管烧结温度对无限层钙钛矿结构相的形成没有明显影响,但烧结温度强烈影响颗粒尺寸,随着烧结温度的降低,颗粒尺寸减小,因此增加颗粒边界效应,这直接影响到样品的电子输运行为。
基于无限层钙钛矿锰氧化物的制备工艺,探讨了双层钙钛矿锰氧化物的成相条件。对名义组分为La_4/3Ca_5/3Mn_2O_7 的样品,尽管进行了大量工艺探索,但未能获得双层钙钛矿型的结构,结合结构分析,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按名义组分La_4/3Ca_5/3Mn_2O_7 制备的样品易于形成La_2/3Ca_1/3MnO_3 和CaO 的复合物。
对名义组分为La_4/3Sr_5/3Mn_2O_7的样品,虽然可形成双层钙钛矿型的结构,但对烧
|
|
|
|
1 |
俞汉青;顾国维;;有机废水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相分离问题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1993年02期 |
2 |
张华力,刘卫,李栋才,吴修胜,陈初升;La_2NiO_(4+δ)体系相分离现象的低频内耗研究[J];物理学报;2004年11期 |
3 |
周成飞;;医用高分子表面及其血液相容性[J];高分子通报;1989年03期 |
4 |
潘利华;梁伯润;;PPO/PET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5 |
赵长生,欧阳庆,钟银屏,乐以伦,黄小华;聚醚砜制膜液的相分离Ⅰ.三元体系[J];水处理技术;1996年04期 |
6 |
李尧,宗骐,唐黎明,谢续明;PMMA/超支化聚(酯-酰胺)共混物薄膜中柱状相结构的形成[J];高分子学报;2005年02期 |
7 |
宋铁红;高艳娇;张勇;;ABR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启动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
8 |
林英姿;艾胜书;韩相奎;邵丕红;陈剑平;;折板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试验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9 |
张玉玺;吴飞鹏;李妙贞;王尔;;模板聚合法合成P(AM/AA)多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和自缔合作用[J];高分子学报;2006年05期 |
10 |
巩有奎;王春杰;相会强;;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
11 |
卢焕章;;CO_2流体与金矿化: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地球化学;2008年04期 |
12 |
田辉;杨泰生;陈玉清;;SiO_2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J];化工进展;2008年09期 |
13 |
于萍波;李威;杨宏;;人工填料ABR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22期 |
14 |
蒋航宇;王伟东;沈建中;李锋;;絮凝剂对铜萃取分相速度的影响[J];湿法冶金;2009年03期 |
15 |
薛玉华;赵文元;;温度与pH快速响应性P(NIPAM-co-AAc)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9年04期 |
16 |
刘诗飞;王永三;朱麟勇;李欣欣;;聚醚多元醇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年02期 |
17 |
徐中慧;李东伟;王克浩;肖祖菊;;两相厌氧反应器相分离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
18 |
丁磊;付少海;张霞;田安丽;王潮霞;;基于相分离技术超细包覆分散染料分散体的制备[J];纺织学报;2011年04期 |
19 |
闵茸;周小三;潘肇琦;杲云;;硬段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氢键化程度的影响[J];聚氨酯工业;2011年03期 |
20 |
张松滨;刘惠春;边凤兰;;多孔聚苯乙烯凝胶相分离条件与孔结构关系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