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研究
【摘要】:论文《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研究》旨在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论文首先对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的研究现实性进行了分析,导出研究主题。再对国外、国内的有关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主要文献以及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主要理论等进行阐述,为论文研究奠定了基础。
论文通过对国外代表性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投资管理及委托管理等方面的分析对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从筹资方式来看,国际上存在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发展、从社会统筹制向个人账户制发展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体系不断发展的三个发展趋势。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来看,都强调安全性。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压力的加大,许多国家逐步尝试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的扩大,提高投资资本市场的比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社会保障基金适合投资的品种越来越多,出现了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各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管理过程中,都设置了组织机构,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论文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的时有发生,银行存款将难以使社会保障基金得到有效的保值。我国国债利率一般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但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国债也难以有效地保值。2003 年下半年开始,社会保障基金通过间接方式入市,从所投资的股票来看,分散性投资相当明显、注重业绩,强调安全性、重点关注大盘股,注重流通性等几个特征较为明显。从实际绩效来看,投资管理人通过较好的管理,取得了超过市场平均的收益水平。但是从绝对数值来看,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投资股票所获得的收益率水平较低,没能有效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从所投资的可转换债券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效果,但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社会保障基金大规模投资的目的。通过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比较来看,开放式投资基金由于以净值交易,流动性风险较小,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未来投资的重点品种之一。
相对于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我国资本市场的环境更特殊。过分注重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股权分置、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陷严重、证券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入市的风险更大。为了投资的安全性,可通过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对社会保障基金入市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论文对如何运用β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