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A法合成La_(0.8)Sr_(0.2)Co_(1-y)Fe_yO_3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钙钛矿结构的La_(1-x)Sr_xCo_(1-y)FeyO_3(LSCF)由于具有优良的电子-离子混和导电特性,在燃料电池、气体传感器、膜催化、氧气分离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LSCF的制备成本昂贵,工序繁杂,难以满足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要求。本文在系统讨论钙钛矿材料制备方法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柠檬酸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新液相法——PVA法,不仅过程简便,而且大大降低了制粉成本; 研究了该法实验室制粉工艺,为其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采用柠檬酸法和PVA法制备了La_(0.8)Sr_(0.2)Co_(1-y)FeyO_3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法合成过程中,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前驱体液的pH值、成胶温度等对凝胶的形成及粉体的成分、晶体的结构有显著的影响; PVA法合成过程中,聚合度(DP值)、金属离子电荷数与辅助剂Ax-的摩尔比、成胶温度对干凝胶的形成、粉体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PVA法合成工艺条件,比较而言,PVA法比柠檬酸法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采用TG-DTA、IR、XRD研究粉体合成过程发现,柠檬酸法和PVA法在制备LSCF的机理相似:随着水分的蒸发,碳骨架和硝酸盐发生部分分解,放出大量的CO2气体,它与SrO结合生成中间相SrCO_3; 当温度达到600℃,有机物和硝酸盐分解完全,在800℃保温2h可获得单一的钙钛矿相。SEM、TEM照片表明柠檬酸法制备的粉体粒径范围较宽,PVA法制备的粉体粒径大小均一; 柠檬酸法制备粉体比表面积比PVA法制备粉体的大,由两种方法制备的粉体都是纳米级。
分别采用直流伏安法和交流阻抗研究了PVA法制备的La_(0.8)Sr_(0.2)Co_(1-y)FeyO_3陶瓷的电子导电性能和离子导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La_(0.8)Sr_(0.2)Co_(1-y)FeyO_3的电子导电率随着材料烧结成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La_(0.8)Sr_(0.2)Co_(1-y)FeyO_3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出现峰值,在低温阶段增加缓慢,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离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低温阶段,电荷位移为电极过程速控步骤; 在高温阶段,电荷转移和气体扩散为电极过程速控步骤。700℃时,La_(0.8)Sr_(0.2)Co_(0.9)Fe_(0.1)O_3的离子电导率为0.043 S·cm-1,在800℃,La_(0.8)Sr_(0.2)Co_(0.5)Fe_(0.5)O_3的电子电导率达到386 S?cm-1,能够满足中温燃料电池的使用要求。
对材料的其他性能研究表明:La_(0.8)Sr_(0.2)Co_(1-y)FeyO_3材料与GDC材料具有良好的高
|
|
|
|
1 |
彭必先,彭彦彬,李振兴,王荣琴;某些稳定剂对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离子电导率的影响[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5年01期 |
2 |
陈立泉;赵宗源;俞文海;王大志;;快离子导体Rb_4Cu_(16)I_7Cl_(13)的合成和鉴定[J];化学通报;1982年01期 |
3 |
陈景然;王连忠;陈立泉;周晋峰;裘炳毅;苏勉曾;;B_2S_3-Li_2S-LiI玻璃态离子电导率[J];化学通报;1985年10期 |
4 |
傅正民,李文秀,刘永庆,李俊芳;Li_2WO_4-MgWO_4赝二元系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8年03期 |
5 |
张小静;岳军;阎天堂;彭必先;;Cu(Ⅱ)、Ir(Ⅳ)掺杂氯化银乳剂离子电导的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90年01期 |
6 |
谢海芬,李光远,宁超峰;高分子阴离子电导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年02期 |
7 |
甄强;王会娟;应风晔;丁伟中;;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混合导体导电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0年11期 |
8 |
崔万秋;黄学辉;朱小英;;B_2O_3-Li_2O-LiCl-Al_2O_3系统非晶态快离子导体[J];武汉建材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
9 |
张升水,刘庆国,杨蕾玲,FARRINGTONG.C.;高分子阳离子导体的极性基效应[J];高分子学报;1993年03期 |
10 |
杨兵,何茵,王雷,唐小真;聚醚聚氨酯/低聚醚硫酸盐电解质的导电性能[J];应用化学;2001年01期 |
11 |
陈亚男;喻俊;黄志良;胡威峰;鲁冕;田兴;;Sr和Nd掺杂对La_(9.33)(SiO_4)_6O_2电解质性能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
12 |
李明;任文坛;张勇;;化学交联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2年03期 |
13 |
文美兰;欧阳菲;;广西平桂地区锡矿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特征和离子成分及找矿预测[J];地质通报;2013年05期 |
14 |
刘毅;;纳米Al_2O_3掺杂对Ce_(0.8)Y_(0.2)O_(2-δ)晶界离子电导的影响[J];应用化学;2006年09期 |
15 |
刘景东,姚陈焜,王文继,易心正;含水的聚甲基丙烯酸凝胶电解质膜离子导电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3年02期 |
16 |
吴大雄;吴希俊;吕燕飞;王晖;;纳米LaF_3块体材料常温离子电导率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02期 |
17 |
贾丽萍;李澄;常晓峰;;La_2Ni_(1-x)Fe_xO_(4+δ)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J];陶瓷学报;2009年01期 |
18 |
贾丽萍;李澄;常晓峰;;La_2Ni_(1-x)Fe_xO_(4+δ)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9年03期 |
19 |
齐德江;毕孝国;茹红强;;纳米CeO_2对(PEO)_(10)LiClO_4电解质体系电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1年01期 |
20 |
温廷琏,陈孟达;烧结和退火对β″-Al_2O_3的钠离子电导率和显微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8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