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湍流内湍流—布朗颗粒碰撞的直接模拟研究
【摘要】: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对于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有严重的危害,了解其在燃烧过程中生成和长大过程的机理是控制颗粒物生成的前提,其核心问题之一是颗粒-颗粒的碰撞和凝并过程。对于燃煤产生的细微颗粒,其碰撞过程主要受布朗运动和湍流作用影响,研究湍流作用下有布朗运动的细微颗粒的碰撞过程是目前两相流体力学和气溶胶动力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在系统总结有关颗粒平均碰撞核函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高效的后溯法来检测碰撞,首先对Reλ约为51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内St_k (St_k=τ_p/τ_k)为0到10的有限惯性颗粒(不考虑布朗力)的碰撞行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湍流对有限惯性颗粒碰撞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一定惯性颗粒的湍流碰撞率完全不同于零惯性的轻颗粒(St_k=0)和可忽略湍流作用的重颗粒(Stk=∞),其变化趋势极其复杂。使用同时考虑了湍流掺混效应和局部富集效应的圆球模式来估计湍流作用下的颗粒碰撞核函数,分别利用可能发生碰撞的颗粒对的径向相对速度|w_r|和径向分布函数g(R)来量化这两种效应。结果表明St_k≈1.0时局部富集效应最为强烈,使得颗粒的碰撞核函数在此时出现第一个峰值;湍流掺混效应则随着颗粒St_k的增大而渐进增大;局部富集和湍流掺混联合作用的结果,使得颗粒碰撞核函数在St_k≈3.0附近出现另一个峰值。通过对Stk在0到1之间的细微颗粒进行渐近性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结果,提出了适用于细微颗粒的简单的湍流碰撞核函数模型。
在直接模拟湍流作用下的颗粒碰撞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布朗动力学模拟(BD)方法,初步模拟了均匀湍流中有布朗运动的细微颗粒的碰撞现象,模拟的颗粒直径范围在0.1-1.2微米之间,表明在0.6-1.2微米范围内,湍流对碰撞起主要作用,布朗运动作用并不明显;在0.1-0.4微米范围内,除了湍流作用外,布朗运动作用随着直径减小而增大,并在0.1微米时二者作用相当。
|
|
|
|
1 |
陈卫,何振江,罗罡,郭永彩,谢莉莉,吴开华,杨冠玲;利用颗粒布朗运动获取超细粉体粒度信息的技术研究[J];计量学报;1997年02期 |
2 |
胡吉卉;布朗运动跑出时的光滑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
3 |
黄新;李俊锋;;布朗运动的扩散方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4 |
王绪伟;李战华;;SPT方法在纳米粒子布朗运动观测中的应用[J];实验流体力学;2008年01期 |
5 |
杨文娟;朱兰芝;;现代概率论的理论发展与应用[J];硅谷;2008年11期 |
6 |
王昊利;;滑移流条件下纳米粒子布朗运动的Stokes-Einstein扩散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
7 |
窦建君;;随机环境为布朗运动的期权定价[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8 |
马慧芸;韩宏;;Ito公式的简单推广及其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9 |
李秉祥;对欧式期权B-S模型的推广[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0 |
朱祎莉;;消费和终端财富最大化的鞅方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1 |
陈金淑;王琦;;HVB随机积分的性质及收敛定理[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2 |
聂德明;林建忠;;模拟颗粒布朗运动的格子Boltzmann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8期 |
13 |
刘邵容;朱晖;;一种亚式重置期权的定价[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4 |
陈君;彭晓峰;;微通道结构限制对布朗运动的影响[J];热科学与技术;2005年04期 |
15 |
朱树存;易红;倪中华;;介电泳辅助的药物洗脱支架载药机理[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
16 |
赵庆和;李晓枫;;放矿随机模拟的模型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88年04期 |
17 |
管用时;二项式分布定量分析布朗运动的方法[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
18 |
陈卫,何振江,杨冠玲,罗罡,郭永彩,谢莉莉;超细粉体粒度测量技术现状和新方法的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19 |
张文静;庄礼辉;李银妹;楼立人;;非接触光镊法研究混合液体黏滞系数的组分关系[J];应用激光;2006年04期 |
20 |
孙彦;王子亭;;算术平均亚式期权的定价方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