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67)——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的子课题之一。
广场是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研究中的经典对象。目前国内针对城市广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单一物质空间要素、美学层面研究和定性描述方面,而将与城市微气候相关的热环境参数(太阳辐射、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应用到城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中的专门研究还很缺乏。
本文从城市微气候热环境改善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这一新课题。
首先,对论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进行了相关阐述;然后,提出论文的研究对象--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场气候适应性的相关要素。由于本论文属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故介绍了城市广场的主要概念,组成和功能以及与城市微气候相关的热环境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代表武汉市进行了城市广场的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提出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场气候适应性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广场周围建筑界面、绿化、地面铺装、水体、气候防护设施等方面探讨了通过气候适应性设计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场微气候的可行性;针对现状调查时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即应对夏季如何做到减少太阳辐射、增加自然通风、降低空气温度、降低空气湿度;应对冬季如何做到增加太阳辐射、冬季挡风等。并通过城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的应用研究,系统阐述广场设计应该注意的气候适应性问题。
最后归纳总结了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广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既可为目前已建广场气候适应性的完善改造提供指导,也可为夏热冬冷地区以后的广场规划设计和对其它城市广场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
|
|
|
1 |
赵华勤;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探讨[J];南方建筑;2001年04期 |
2 |
赵华勤;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探讨[J];华中建筑;2003年03期 |
3 |
朱理国;赵欢;;中国古代城市广场类型及历史发展[J];热带建筑;2008年01期 |
4 |
献菲;;湛江时代广场[J];环境;1996年11期 |
5 |
胡喆;浅议城市广场和城市景观设计[J];当代建设;2001年04期 |
6 |
赵莹,黄琳丽;城市广场建设热评析[J];城乡建设;2002年08期 |
7 |
万敏;;城市广场的价值思考[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2年06期 |
8 |
吕元,宛素春,张建;城市广场点评[J];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02期 |
9 |
严军;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建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0 |
崔志华,易娜;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05年01期 |
11 |
孙斌;;浅析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观设计[J];美与时代(上);2010年05期 |
12 |
卢晓梦;;广场家具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9期 |
13 |
唐丽沙;王慧;周琰;彭湘;张薇;王立;;万州广场文化现状及其发展意义[J];青春岁月;2010年18期 |
14 |
;南宁城市广场[J];城市建筑;2011年01期 |
15 |
邓流沙;;深圳中信城市广场[J];现代装饰;2003年09期 |
16 |
陈沧杰,邹兵,杨地,邓伟骥,闫整,齐峰;城市广场──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
17 |
杨易栋,李宁,董丹申;有容乃大——以浙江象山市民广场为例谈城市广场的营造[J];华中建筑;2003年04期 |
18 |
;轴心·动力·南京——朗诗城市广场[J];建筑与文化;2005年05期 |
19 |
郭浩涛;;对城市广场设计的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2007年18期 |
20 |
曹伟;城市广场的人文关怀及其生态误区[J];华中建筑;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