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真人秀娱乐节目的文化解读

陶凌  
【摘要】: 近年来,一股电视“真人秀”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样式,它集中了纪录片的纪实性,电视剧的故事性和游戏节目的竞争性,最原始的人性和个人隐私在节目中予以公开展示,在西方一出现,便在短时间内凝聚了广大观众的目光,使节目获得巨大收益。真人秀节目在西方的火爆,也引来国内的众多模仿者,2006年,由湖南卫视主办,上海天娱传媒公司运作,“蒙牛”冠名的《超级女声》第三届选拔赛已经开始,这项赛事已成功举办两届,2005年夏天,15万人参赛,至少54万人参与票决,两亿多人收看,最高的电视广告报价,最热烈的媒体讨论,持续数月的“高烧不断”。“超级女声”的影响使它从一个一般的娱乐事件,演变成了影响深远的社会事件。 《超级女声》的成功是多方面原因造就的,而其文化的超越性是根本原因,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品,它的流行与走红必然与其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超级女声》既是对世界真人秀节目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的吸收,更是对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反应,它承载的是当今中国社会在文化、个人价值观、人群心理等各方面变化所体现的意识形态背景。 《超级女声》正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互相抵触又互相融合的氛围中出现,它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与媒介奇观现象,以及媒体与社会互动的形式,受众的社会心理,媒体与受众的共同体对受众的培养等各方面的文化变迁,本文将挖掘《超级女声》所体现的在媒介文化、社会互动、媒介传播模式等各方面的特征与表现,挖掘《超级女声》在真人秀节目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超越及其局限,探讨在特殊文化背景下,我国娱乐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挖掘出在境外电视节目本土化过程中,电视媒体应吸收的有益经验及避免的不良倾向,希望对《超级女声》的研究是对中国真人秀娱乐节目发展的一次有益的反思。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雪涛;杜晓琳;;真人秀节目面面观[J];青年记者;2007年15期
2 孙晓宇;;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制作及创新[J];当代电视;2009年07期
3 麦吉尔;;“电视真人秀”官司缠身[J];黄金时代;2003年03期
4 ;中国真人秀5个当红翻版[J];东西南北;2003年08期
5 肖建兵;;也谈如何理解真人秀节目的本质与特点——与尹鸿先生商榷[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4年09期
6 洪永和;刘玮;;真人秀节目背景与价值之辨析[J];视听纵横;2004年01期
7 贾宏;;对“真人秀”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思考——兼评央视《非常6+1》[J];电视研究;2005年08期
8 王熙;张媛;;“教育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与矛盾——以《天津卫视》“成龙计划”节目为例[J];新闻界;2006年04期
9 李荣;蒲红;牛宏华;;真人秀,一只生金蛋的鹅?[J];新闻知识;2006年08期
10 冷凇;;从《学徒》看新派真人秀节目的崛起[J];传媒观察;2007年03期
11 孙文生;庄步琳;;“真人秀”:审美姿态的进步[J];青年记者;2007年14期
12 郭琳媛;;解读真人秀节目《你最有才》[J];青年记者;2010年02期
13 刘洪涛;;电视征婚真人秀复兴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07期
14 沈嘉熠;;电视真人秀中的戏剧元素 评美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学徒》[J];上海戏剧;2010年10期
15 林永平;;“相亲”热背景下真人秀节目的冷思考[J];视听纵横;2010年04期
16 丘雅;;从《老大哥》看跨国电视真人秀的打造[J];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04期
17 ;要窥视,还是要被窥视?[J];新闻周刊;2002年37期
18 ;真人秀有一种快感 必须检讨[J];东西南北;2003年08期
19 尹鸿,陆虹,冉儒学;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年05期
20 陆瑶;;从真人秀比赛看综合媒体作用[J];中国传媒科技;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华;;从比较中看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牛励强;;中西文化现实差异与文化融合理想趋势[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黎薇;;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嬗变及批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欣;;真人秀·全球文化·身份认同[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邢汉敏;;模拟罚款制度——校企文化融合案例分析[A];全国职教德育教学研究会2012年职业素养内涵与训练研究专辑[C];2012年
6 王玉堂;王永平;;浅谈重组联合中的企业文化融合[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春阳;;媒体活动:多媒体时代的市场冲动、资源积聚与国际化尝试——以省级卫视真人秀节目为例的产业经济学阐释[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8 张晶晶;;科技电视节目的互动性活动探索[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魏勇刚;王建;;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探讨[A];2007短壁机械化开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振峰;曹银平;;对企业兼并过程中文化整合和优化的实践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花;突围与回归[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来金;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3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国云;维吾尔人宗教生活的人类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杨玲;超女粉丝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陈中亮;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武侠小说[D];浙江大学;2012年
8 陈振国;和合生一:文化融合造就一体的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秀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凌;中国真人秀娱乐节目的文化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李冬暖;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真人秀”节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功兰;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消费文化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潘攀;中美选秀真人秀节目比较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舒畅;商业类真人秀节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峰;论“超女”的成功及其对电视真人秀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蕾;调解类真人秀谈话节目探析[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兵;《幸存者》节目的剖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玮;对韩国综艺类真人秀节目《两天一夜》的叙事学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姜琳;非诚勿扰 非诚勿播[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天 籁;我国真人秀节目将掀高潮[N];中华新闻报;2003年
3 本报驻斯德哥尔摩记者:王洁明;瑞典电视真人秀垂涎中国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顾磊 李倩;电视“真人秀”抢滩西部[N];西部时报;2004年
5 孙荣欣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是是非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记者 李君娜;新一代电视“红娘”悄然变脸[N];解放日报;2009年
7 王新荣;选秀节目秀隐私,可怕![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记者 李君娜;真人秀:有了文化才耐看[N];解放日报;2007年
9 王波;2006年再变脸 广东卫视以真人秀谋收视[N];中国电影报;2006年
10 沈威风;地产真人秀[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