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沙生植物刺山柑快繁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抗旱的形态学研究
【摘要】:
刺山柑在生态和经济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由于自然分布少,资源量日渐下降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本文从刺山柑的现实需求出发,围绕种子发芽条件、下胚轴离体再生、愈伤组织细胞诱导继代、悬浮培养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等基础领域,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以便为刺山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发芽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刺山柑种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休眠,试验表明,GA3、KNO3的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种子萌发率,缩短萌发时间。种皮去除试验发现,种皮对于刺山柑的正常萌发有较大影响,其中以钳子破壳的方式处理效果最好。另外,播种季节的不同对于刺山柑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春季播种为佳。
2、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利于种子萌发的启动培养基为MS附加1.0 mg/L 6-BA和2%蔗糖。从无菌苗上切取下胚轴进行不定芽诱导,其最适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 MS+ 0.10 mg/ L 6-BA + 0.02 mg/ L NAA,在该培养基上其增殖率可达5-6倍。利于生根的培养基为MS附加1.00 mg/L IBA。实验所得试管苗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系数高的特点,同时能正常诱导生根并移栽成活。
3、通过对刺山柑叶、茎、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发现,幼嫩叶片是诱导愈伤组织的合适材料,其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20s+0.1%HgCl 28min。探讨了不同激素种类、浓度组合对刺山柑愈伤组织生长增殖的影响,发现6-BA是影响刺山柑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主要外源激素。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 6-BA + 0.5 mg/L 2,4-D;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为MS+1.5 mg/L6-BA+1.0mg/L 2,4-D。
4、刺山柑细胞生长过程与营养物质消耗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悬浮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周期为30天左右,生长过程呈类“S”型曲线,生物量倍增2.8倍。在细胞生长周期内,碳源消耗规律表现为蔗糖消耗完全,还原糖和总糖在生长末期有部分剩余;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呈多峰型,酶活水平与蔗糖浓度的高低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5、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刺山柑根、茎、叶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刺山柑具有明显的旱生结构特征。如叶片具有发达的表皮毛和栅栏组织细胞,叶表上下均有气孔分布,且气孔下陷。叶片表皮细胞小,排列紧密。茎内维管系统发达,周皮发育明显。这些结构特征使刺山柑能很好的的适应干旱的恶劣环境。
|
|
|
|
1 |
崔红,陈亮,沈明山,陈睦传;甘薯胚性悬浮系的建立及其细胞生长特性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2 |
陈薇,梅文泉,赵丰萍,寸守铣;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3 |
陈克贵,张义正;甘薯细胞悬浮培养的建立及其生长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03期 |
4 |
张宁,戴朝曦;建立高质量马铃薯细胞悬浮培养物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0年04期 |
5 |
江曙;段金廒;陈建伟;陶金华;付坤华;;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9期 |
6 |
郑光植,何静波,王世林;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Ⅳ.三分三细胞悬浮培养中的激素调节[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2年01期 |
7 |
佘建明,王月芳,魏振承;亚洲棉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的研究[J];中国棉花;1987年02期 |
8 |
郑启发,胡桂兵,陈大成,黄自然;荔枝龙眼细胞悬浮培养和转基因研究(英文)[J];果树学报;2005年02期 |
9 |
闫静辉;张小兵;李亚璞;李春生;吴萌;陈英珠;程华;籍宝霞;陈瑞琴;;西洋参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0 |
颜日明;张志斌;邱晓芳;曾庆桂;游海;朱笃;;高产绿原酸杜仲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研究[J];中草药;2010年02期 |
11 |
岳向国;张卫;邓麦村;;原位吸附提高葡萄悬浮培养中反式白藜芦醇产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
12 |
Д.Г.БАГРАТИЩВИЛИ;М.Н.ЗАПРОМЕТОВ;Р.ГЬУТЕКО;陈心皓;俞岳民;;茶树细胞悬浮培养首获成功[J];茶叶;1983年04期 |
13 |
於凤安,申宗坦;水稻悬浮培养细胞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下的形态发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4 |
卞爱华;高文远;王娟;;不同附加物对甘草悬浮培养细胞中甘草酸积累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23期 |
15 |
舒孝和;陈志;;唐古特大黄细胞悬浮培养中的生理生化特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6 |
张进仁;陈善春;高峰;;柑桔细胞悬浮培养及再生植株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3年02期 |
17 |
;生物技术[J];麦类文摘;1994年01期 |
18 |
董兆龙,陈沁,刘文轩,邓志瑞,唐亮,郭志华;辣椒子叶和下胚轴离体培养再生[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9 |
陈刚,刘慧丽,李玲,张春荣;野葛细胞培养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4年05期 |
20 |
吕虎,华萍,余继红,蒋显猷,冷和平;ZtNH_2-HCl和剪切力对茶叶细胞悬浮培养中茶氨酸合成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