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燃煤锅炉抗结渣能力问题的研究
【摘要】:
锅炉的结渣问题一直使困扰电站锅炉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一些电站锅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渣现象,结渣不仅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而且由于清渣而被迫停炉或采用爆破手段,会对电厂设备造成破坏性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防止和减轻结渣是锅炉设计和运行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影响锅炉结渣的因素包括:煤质特性、锅炉设计参数、炉内空气动力特性、锅炉负荷、炉内气氛等等。其中,煤质特性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是结渣形成的本质原因。理论上,所有的煤粉燃烧时都会产生结渣,但是,组织良好而合理的空气动力场能把危害降到最低。同时,煤质多变、负荷变化引起锅炉运行偏离设计工况,也会给炉膛水冷壁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结渣。
本文的主要以某电厂GZ燃用神华煤时产生的严重结渣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GZ电厂燃用的神华煤进行着火稳定特性判别、燃料燃尽特性判别、煤热解的热重分析以及结渣倾向性指数判断,得出该神华煤具有极易着火燃尽,但有严重结渣倾向的特点。然后,对锅炉的设计参数、炉内空气动力场、以及下一次风喷口处的钝体燃烧器进行分析,得出该钝体燃烧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重了结渣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因为它具有稳定燃烧、抑制NOx形成、调整炉内气氛以控制结渣等优点。为了实现优化设计,对下一次风喷口的水平浓淡滑块及其连接弯管采用商业CFD软件FLUENT进行了气固两相流的模拟。气相流场模型采用的是基于欧拉系下的RNG k-ε模型,颗粒相模型采用的是基于拉格朗日坐标系下能反映出颗粒运动复杂经历和与壁面碰撞的随机轨道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浓淡分离效果随浓淡分离滑块角度α、高度H和滑块离喷口的距离L增大而增大,但L的作用不明显。在一般情况下,大颗粒的分离效果比小颗粒的要好。改造后的冷态、热态的适应性试验表明,此次改造能较大的程度上改善GZ电厂的结渣状况。同时,此次改造也为电厂设计、运行相关人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
|
|
|
1 |
彭丽霞;;燃用褐煤锅炉结渣问题的探讨[J];宁夏电力;2005年04期 |
2 |
李帆,周英彪,郑瑛,郑楚光;钙基脱硫过程矿物质对结渣影响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
3 |
彭丽霞;褐煤锅炉结渣原因及燃烧器改造方案分析[J];湖北电力;2005年05期 |
4 |
靳长顺,梁勇,王爱君;沸腾锅炉和煤粉锅炉的结渣及防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5 |
兰泽全,曹欣玉,周俊虎,黄镇宇,赵翔,刘建忠,周志军,岑可法;两种模糊数学方法在锅炉结渣特性判别上的应用[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
6 |
刘圣勇;王淮东;康艳;李文雅;苏超杰;袁超;朱长河;;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结渣特性试验与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7 |
樊冲;汪军;倪昊;;生物质与煤共燃结渣特性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8 |
叶江明;应用重力筛分法评价煤质结渣特性[J];锅炉技术;1998年09期 |
9 |
陈春华,施发承,陈俊丽;电站锅炉结渣倾向性模糊综合评判[J];锅炉技术;2005年03期 |
10 |
张奕河;吴小兰;;模糊评判在燃煤电厂锅炉结渣预测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0年01期 |
11 |
孙亦騄;张建农;;东胜神木煤炉内结渣特性的试验研究[J];热力发电;1987年02期 |
12 |
王春梅,周英彪,郑楚光;实际电站锅炉的煤质评估系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
13 |
刘银河,车得福,徐通模;煤质特性对快速热解中HCN释放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
14 |
周俊虎;张传名;刘建忠;陈瑶姬;赵卫东;张光学;岑可法;;220t/h锅炉燃烧低挥发分水煤浆结渣特性的试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
15 |
文孝强;徐志明;孙媛媛;刘广生;;基于成分分析的煤灰结渣特性诊断模型[J];华东电力;2009年11期 |
16 |
华磊;郝庆英;刘圣勇;张璐凡;梁盼;刘亮;郭超;;生物质捆烧锅炉结渣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7 |
王锦麒;仪器分析在煤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信息;1986年02期 |
18 |
钟辉,张军,撒应禄;配煤是稳定发电煤质的方法之一[J];锅炉技术;2001年12期 |
19 |
王桂明,谢峻林;煤结渣性能的灰色评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20 |
刘圣勇;李文雅;苏超杰;朱长河;;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结渣特性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