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叶小明  
【摘要】: 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是完成该任务的最重要力量。而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最重要的途径,它不仅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需要。长期以来,教育界及学界对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视,对其研究已走向成熟,而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却相对不足,对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诸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依据,其发展现状与问题是什么,如何发展等等问题的研究凤毛麟角。因此,全面系统回答这些问题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首先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切入,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的梳理,发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被动的专业化、群体专业化、自主专业发展三个阶段,其总的发展趋势将实现五个转变,即:在内涵上实现从“教师培训”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在目标取向上实现从“经师”到“双师”转变;在知识结构上实现从强调学术性知识到关注实践性知识的转变;在发展路径上实现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转变;在专业发展评价上实现从注重学历到学历与能力的兼顾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既包括外来学术理论如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也包括教师的自身理论如“实践理论”或“实践性知识”。 高等职业院校如同普通高等学校一样,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参照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实践,本研究认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队伍建设方面的,如培训体系不规范、目的不明确;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培训政策和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现象较严重;也有个体发展方面的,如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张力失衡;自我更新和学术研究不足;在职进修与培训途径受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环境。 解决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出路在于:树立科学的教师发展理念,营造教师发展的氛围;改革与完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研究最后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为个案,在对该学院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院情提出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国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2006年18期
2 丁尔威;;用身边的资源促教师发展[J];教育革新;2008年03期
3 贺克春;;多项引领 点燃教师发展激情[J];学校管理;2010年04期
4 朱郁华;;有效管理 促进教师发展[J];江西教育;2009年25期
5 李昱;;高校学术职业吸引力与高校教师发展[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02期
6 张旭平;;教师成长有“四得”[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05期
7 李英;李娜;宋晓平;;从《叫我第一名》看美国教师专业发展[J];电影文学;2010年22期
8 肖川;;为教师专业发展画一张“地图”[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09期
9 华爱华;;会议综述之一 园本教研与教师发展[J];幼儿教育;2006年19期
10 王献;;师本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教书育人;2008年23期
11 李华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范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年12期
12 丁文平;;学校场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10期
13 吴海静;;课程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12期
14 伍宁;施诚;;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政策环境浅析[J];广西轻工业;2011年05期
15 张斌;;遵循规律才能促进教师发展——访山东省宁阳县教育局宁方跃局长[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6期
16 于泽元;;巴蜀小学新教师培训的三个特点[J];今日教育;2008年10期
17 朱敬东;;美术教师专业的链式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11期
18 何嘉;;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与考核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9期
19 陈德云;;教师的实践性反思与叙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11期
20 黄凯;;做好教师发展的规划师[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源源;邬志辉;;美国HTS学校教师发展的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夏国良;;“开放 自主 相融”——萧山中学教师发展制度解析[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3 范多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4 冯罗;;促进教师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课题组;;〈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8 张丽英;;构建教师发展的职业学校管理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刘霞;;变革评价设计,促进师生发展——例说“关注过程评价”的地理试题创新设计[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山西省浑源中学课题组;;人本·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俞宏毓;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5 余闻婧;发现与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陆晓红;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亚辉;中学在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杨慧;大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喻;新课程背景下重庆市合川区农村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之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昂;基于教学实践的地理新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燕华;运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蒋莹;以教师职务制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胜元 黄明鑫 本报记者 林琳;把好“本”与“先”求发展[N];自贡日报;2010年
2 张丹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记者李国涛 实习生陈丽媛;第八届全国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衡中举行[N];衡水日报;2010年
4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6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8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周俊宏;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危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江芸涵;让每一名教师更专业[N];四川日报;2010年
10 宿迁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葛井井;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究[N];江苏教育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