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中非整倍体发生机制以及年龄、叶酸代谢和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相关性的产生原因。
方法光谱核型分析法(spectral karyotyping SKY)检测人未受精卵母细胞23条染色体的核型;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不同体外培养时间下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的构象及16号染色体的核型变化;免疫荧光法分析不同年龄女性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的构象差异;免疫细胞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不同年龄小鼠卵母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差异;PCR-RFLP法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677位置及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66位置的基因型。
结果获得SKY结果的44个人卵母细胞中,55%(24/44)的卵母细胞存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平衡性过早分离现象(balanced predivision BP);在44个卵母细胞中,64%(28/44)的卵母细胞核型正常;36%(16/44)的卵母细胞为非整倍体,其中22%(10/44)为同源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NDJ),14%(6/44)为姐妹染色单体非平衡性过早分离(unbalanced predivision UBP)。新鲜小鼠成熟卵母细胞中BP的发生率仅为7%,明显低于培养24h、48h和72h后的BP发生率(P<0.01,P<0.001);新鲜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异常的比率为9%,在培养24h、48h和72h后,其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3%、83%和98%,与新鲜卵母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卵母细胞正常纺锤体和染色体率随女性年龄增加而明显降低,25~29岁女性卵母细胞正常纺锤体和染色体比率分别为33%和31%,显著高于30~34岁女性(P<0.05,P<0.025)和35~40岁女性(P<0.01)。6~8周小鼠卵母细胞中正常纺锤体和染色体比率以及ERK_(1╱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45~50周小鼠(P<0.025,P<0.05)。实验组女性中:C/C基因型7例,C/T型16例,T/T型9例;A/A基因型5例,A/G型14例,G/G型13例;对照组:C/C基因型36例,C/T型29例,T/T型5例;A/A基因型24例,A/G型34例,G/G型12例。
结论NDJ、UBP和BP均参与了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的产生,但BP也可发生于卵母细胞排卵后老化过程中,其发生可能与卵母细胞排卵后老化过程中纺锤体和染色体构象改变有关: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构象异常率与女性年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引起高龄女性非整倍体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MAPK的表达降低可能是造成老龄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构象异常率增高的原因。MTHFR C 677T、MTRRA66G基因多态性和Down syndrome发生相关,TT、AG、GG基因型增加了Down综合征的发生风险,而CC、AA基因型是降低Down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
|
|
|
|
1 |
陈桂兰,黄天华,谢庆东,王晓梅,熊小芳;卵母细胞携带的HBV DNA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复制与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3期 |
2 |
刘晓妍;郝翠芳;张守信;沈肖方;单英华;;对体外授精8 h后未受精卵母细胞行挽救性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并妊娠1例[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
3 |
袁其晓;;从人排卵前卵泡分离得的卵丘细胞能分泌甾体激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6年02期 |
4 |
朱敬璋,陈涤瑕,张志华,刘年彬,张怡,卢光琇,范立青,黄善保,卢惠霖;人类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中促排卵药物临床应用的初步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年01期 |
5 |
吴际,张丽珠,刘平;人窦前卵泡的体外发育及其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09期 |
6 |
沈维干,陈彦,李朝军,毕春明,张锡然,贡昌春;香烟烟雾水溶物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IVF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5期 |
7 |
蒋学俊pennStateCollegeofMedicine,DepartmentofCellularandMolecularPhysiology!湖北武汉430060,李晓艳,RandallL.Rasmusson;离子通道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电生理学实验方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2期 |
8 |
田辉凯,李学军;爪蟾卵母细胞表达体系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4期 |
9 |
蔡学泳,陈贵安,廉颖,郑晓英,彭红梅;玻璃化冷冻方法中冷冻保护剂及制冷速度对家兔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
10 |
章志国,魏兆莲,曹云霞,丛林,周平,赵济华,王艳玲,李芬;人成熟卵泡液在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J];生殖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11 |
张芸娜;冯云;张爱军;;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损伤相关因素及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7年05期 |
12 |
何巧花;李豫峰;;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存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10期 |
13 |
袁水桥;周玉言;胡淑敏;刘欣宇;王冰松;刘莹;孙绪磊;;盆腔液中抽取卵母细胞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一例[J];生殖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
14 |
兰永连;宋蕊;王树玉;杨晓葵;;生长分化因子9与卵泡生长调节[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06期 |
15 |
王一惠;谢青贞;江平;;超促排卵后卵母细胞核成熟障碍一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10期 |
16 |
韩晓洁;刘英;王树玉;;人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技术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2期 |
17 |
孙燕萍;叶健;;纺锤体观测仪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0年04期 |
18 |
卢光琇,李胜,李波,范立青,卢惠霖;人体外受精失败的卵母细胞及发育异常的受精卵和胚胎染色体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年01期 |
19 |
漆著;;不育男性减数分裂前期精母细胞的电镜微扩散分析及其与人卵母细胞的比较[J];国际遗传学杂志;1991年05期 |
20 |
沈维干,季全兰,李朝军,荀爱华,陈兰;镉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