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中的虚实配准方法研究
【摘要】: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充,使得虚拟物体从感官上成为周围真实环境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不同,增强现实只是实现对现实环境的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现实环境。增强现实技术增强了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能力。
虚实配准(三维注册)是任何增强现实系统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它是指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精确的计算摄像机相对于真实世界的位置和姿态,以便将虚拟场景正确的安置到它应所处的位置上。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注册方法以其精确性高、硬件成本低廉等特点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针对当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注册技术研究现状,吸取了计算机视觉、多视图几何、非线性优化理论的最新成果,围绕三维注册中的非定标配准方法、基于标识与平面自然特征相结合的注册以及基于多平面结构自然特征的虚实注册等技术内容展开研究与实践,目标旨在提高增强现实系统可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注册精度和系统实时性。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针对现有基于已知标识的三维注册系统中,要求用户必须事先确定摄像机内部参数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实时定标策略的虚实配准方法,使得系统能够在运行过程中自动求取摄像机内参,提高了三维注册系统的精确性。
(2)针对当前基于标识的开发平台在标识部分遮挡情况下无法完成三维注册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标识角点与全局单应性矩阵相结合的三维注册方法,减小帧间积累误差,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与可用性。
(3)设计一种综合利用标识与平面自然特征的三维注册技术,在标识全部被遮挡情况下利用标识周边区域的平面自然特征点来完成注册,可以直接改进现有基于标识的三维注册方法的健壮性和可用性。
(4)分析当前各种基于自然特征的三维注册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一种能够利用待注册场景中的多平面结构来完成注册的新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平面与视线的夹角不同以及视点与不同平面间的距离不同对最终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有效的融合策略,可以较大幅度的减小抖动问题。
|
|
|
|
1 |
明德烈,柳健,田金文;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年11期 |
2 |
施琦,王涌天,陈靖;一种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三维注册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年07期 |
3 |
朱广超,王田苗,丑武胜,孟偲,伍军,薛喜梅;基于增强现实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5期 |
4 |
陈靖,王涌天,闫达远;增强现实系统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15期 |
5 |
陈靖,王涌天,施琦,闫达远;利用光流预测的增强现实系统注册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2年06期 |
6 |
詹文法,马俊;用于增强现实的平视显示器的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7 |
常勇,何宗宜;基于ARToolKit的地下管网增强现实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4期 |
8 |
哈涌刚,周雅,王涌天,闫达远;用于增强现实的头盔显示器的设计[J];光学技术;2000年04期 |
9 |
黄腾,王柯;增强现实应用中基于三维模型的手形追踪[J];微计算机应用;2005年01期 |
10 |
苏宏;康波;;混合跟踪技术在增强现实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9年04期 |
11 |
赵新灿;左洪福;;增强现实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8年06期 |
12 |
周雅,闫达远,王涌天,常红,徐彤;一种增强现实系统的三维注册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年05期 |
13 |
罗亚波,陈定方,肖田元;增强现实环境中的视觉一致性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4期 |
14 |
姜立军,王国荣;概念设计平台中的摄像机标定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S1期 |
15 |
程委;廖学军;李智;;增强现实及其军事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12期 |
16 |
赵平;;增强现实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方式探讨[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7 |
徐彤,王涌天;增强现实三色立体基准注册技术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0年06期 |
18 |
齐越,李云浩,张茂军,李梦君,段晓娟;增强现实技术在虚拟演播室系统中的应用[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年09期 |
19 |
常勇,何宗宜;户外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地下管网3维可视化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5年11期 |
20 |
任波;管涛;李利军;段利亚;;基于ARToolKit的增强现实系统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