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物体三维形貌测量方法与实验系统研究
【摘要】:
投影条纹相位测量技术是实验力学和光学无损检测中常用的一种非接触式三维形貌及表面缺陷测量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测量静止物体的三维形貌。为使投影条纹相位测量技术应用于运动物体的三维形貌及表面缺陷测量中,分别构建了基于面阵和线阵CCD相机的测量系统,采用相移法和傅里叶变换法提取变形条纹图的相位,成功重建了物体三维形貌。应用线扫描图像系统对物体的动态变形也进行了实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相移技术的运动物体三维形貌在线测量方法。采用普通面阵CCD相机搭建了测量系统。循环投影相移数字条纹图到待测运动物体表面,通过控制投影与图像采集时间间隔,可以拍摄多幅具有相移量相同的物体表面条纹图,为获得物体的三维形貌对传统的相移算法进行了改进。该方法成功地将相移技术用于运动物体三维形貌测量,保证了表面曲率较大处的物三维体形貌的测量精度,且系统硬件要求较低,适合在线产品质量检测。
论文详细分析了相移中引入相位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图像量化误差、投影与采集系统非线性误差和图像饱和误差,分别研究了不同因素产生的相位误差特征,针对不同的误差因素研究了相应的相位误差抑制方法。(1)理论推导了图像量化导致的相位误差的标准差公式,采用离散的正弦信号模拟采集获得的条纹图,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得出,图像量化导致的相位误差随着相移步数、量化位数、有效量化系数和条纹调制度的增加而降低。(2)投影和图像采集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会在相位图中引入周期性的波动误差。分析总结了非线性响应引起相位误差的理论公式,得出三步相移算法中相位波动误差的空间频率为投影条纹频率的四倍,而四步及四步以上相移算法可有效地抑制系统非线性误差,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3)条纹图像的局部饱和同样可在相位图中产生周期性的相位波动误差。首先定义了饱和系数K来描述图像的饱和程度,在提取不同饱和程度的正弦模拟信号模拟条纹的相位后发现,饱和导致的相位误差的标准差随着饱和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针对图像饱和导致的相位波动误差,改进了饱和误差抑制算法,给出了基于三步、四步和六步相移技术的饱和误差抑制算法的公式。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饱和系数在算法适用范围内时,基于N帧相移技术的饱和误差抑制算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该类的相位误差;饱和误差抑制算法的相位修正范围将随帧数N的增加而拓广。
论文研究了基于线阵相机扫描技术的变速运动物体三维形貌测量方法,搭建了图像测量系统。投影数字正弦条纹图对待测运动物体表面进行光学编码,采用线扫描相机逐行扫描获取变形条纹图。通过旋转速度编码器实时获得物体运动速度,反馈给计算机控制线扫描相机的扫描频率,解决了变速运动物体成像的畸变问题。分别采用提取条纹中心线法和傅里叶变换法提取物体三维形貌,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分析不同形貌提取方法的实验结果可得,提取条纹中心线法的测量精度一般要低于傅里叶变换法,但傅里叶变换法测量表面曲率较大的物体时误差较大,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互为补充。所研究的双频条纹傅里叶变换法则在保证物体三维形貌测量精度的同时可有效地克服表面阶跃引起的相位包裹。
论文最后研究了基于线扫描图像系统的弦线振动频率和物体动态变形测量。采用线扫描系统对振动的弦线进行动态成像,获得弦线上某一测点的位置变化曲线,由傅里叶变换法提取基频信息,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物体动态变形测量系统与运动三维形貌测量系统类似,不同点在于测量动态变形时待测物体与图像系统间无相对运动,线扫描相机反复扫描待测物体表面上同一行,获得该行在不同时刻的变形条纹信息,采用傅里叶变换法提取该行的轮廓线序列,从而比较被测物体的动态变形量。本文采用该方法测量了人体小臂在肌肉张弛过程中的动态变形。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P391.41
|
|
|
|
1 |
张明;叶巧玲;冯晓;;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2 |
陈文静,苏显渝,苏礼坤,李万松,向立群;利用灰度图提高 Fourier变换轮廓术的测量精度[J];光电工程;2000年03期 |
3 |
郑素珍,陈文静,苏显渝;自适应窗口傅里叶变换三维面形检测技术[J];光电工程;2005年09期 |
4 |
付林;贺安之;李振华;杨庆;;动态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实现路面形变快速检测[J];光电工程;2006年07期 |
5 |
纪淑波,徐希江,任凤飞;光电式钢轨状态检测系统研究[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5年02期 |
6 |
贺安之,徐友仁,贺宁;高速公路路面状况的光学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J];光电子·激光;2002年12期 |
7 |
高成勇,王蕴珊;相移技术中一种基于非定步长算法的应用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3年06期 |
8 |
陈长;孙立军;董茂强;;基于现代检测技术的沥青路面评价新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9期 |
9 |
曹原,韦春龙,程维明,陈明仪;数字光学轮廓仪中相位去包裹算法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99年05期 |
10 |
马少鹏,金观昌,代树红;应用时域相位解包方法的三维形貌测量系统[J];光学技术;2002年05期 |
|
|
|
|
|
1 |
陈文静,苏显渝,苏礼坤,李万松,向立群;利用灰度图提高 Fourier变换轮廓术的测量精度[J];光电工程;2000年03期 |
2 |
刘慧强,陈文静,苏显渝,陈锋;采用双频光栅投影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轮廓术[J];光电工程;2004年10期 |
3 |
毛先富;苏显渝;陈文静;荆海龙;;改进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的测量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08年07期 |
4 |
李思坤;陈文静;苏显渝;向立群;;傅里叶变换轮廓术中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抑制零频的方法[J];光学学报;2009年03期 |
5 |
陈文静,苏显渝,曹益平,向立群;傅里叶变换轮廓术中抑制零频的新方法[J];中国激光;2004年06期 |
6 |
何洪涛,何长江,李华文,李应璋,胡容;应用微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钢轨磨耗自动测量的研究[J];铁道学报;1994年04期 |
|
|
|
|
|
1 |
贾书海,姜虹,乐开端,谭玉山;一种去包裹误差校正法及其在ESPI中的应用[J];半导体光电;2000年01期 |
2 |
王成儒,吴娅辉;旋转不变纹理特征用于两级图像检索[J];光电工程;2005年03期 |
3 |
梁新政,潘卫育,徐宏;路面无损检测技术新发展[J];公路;2002年09期 |
4 |
周晓青,孙立军,颜利;路面平整度评价发展及趋势[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
5 |
翁嘉文,钟金钢;伸缩窗口傅里叶变换在三维形貌测量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04年06期 |
6 |
田丰,赵宏,陈文艺,周剑,谭玉山;一种新的光栅投影轮廓术[J];光学学报;1996年10期 |
7 |
张舜德,方强;线性结构光编码的三维轮廓术[J];光学学报;1997年11期 |
8 |
陈明仪,吴德柱,程维明;用条纹图形拼接法测量三维大物体面形[J];光学学报;1998年01期 |
9 |
田丰,赵宏,陈文艺,范华,谭玉山;利用空间坐标变换的三维测量系统[J];光学学报;1998年02期 |
10 |
苏显渝,谭松新,向立群,李继陶,羡涛;基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方法的复杂物体三维面形测量[J];光学学报;1998年09期 |
|
|
|
|
|
1 |
殷连生;;微波大系统的相位测量[J];电子测量技术;1980年02期 |
2 |
黄燕钧;李中伟;史玉升;王从军;;基于多频外差原理的三维测量技术[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12期 |
3 |
魏永超;杜冬;;数字投影中填充因子对相位测量影响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1年01期 |
4 |
徐建强,王蕴栅,司书春,高成勇,云大真;三维形貌测量的扫描相移法研究[J];光子学报;2004年10期 |
5 |
雷志辉;李健兵;;基于双频投影条纹的全自动相位解包裹方法[J];光学学报;2006年01期 |
6 |
李俊昌,钟丽云,吕晓旭,马淑贞,张永安,佘灿麟;不用专门相移装置的三维面形测量[J];光电子.激光;2003年01期 |
7 |
胡而已;何玉明;陈炎明;;投影栅相移法中的相位波动误差及修正算法研究[J];实验力学;2008年04期 |
8 |
孙宇臣,葛宝臻,张以谟;物体三维信息测量技术综述[J];光电子.激光;2004年02期 |
9 |
王军,鲍海明,魏仲慧,何昕,郝志航;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技术综述[J];光机电信息;2005年02期 |
10 |
王秀芳;王江;杨向东;王磊;吴志海;;相位激光测距技术研究概述[J];激光杂志;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