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延缓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的心肌肥厚
【摘要】:
背景心肌肥厚是高血压所导致的主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发现,单纯地控制血压并不能很好的逆转已经形成了的心室肥厚和纤维化。因此针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治疗必须先针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寻找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肌肥厚的药物都因为存在着不同的副作用而在临床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心肌肥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寻找一些疗效好而毒副作用低的药物显得十分重要。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前期的研究发现可以非常显著的延缓离体心肌的肥厚;减少胶原的沉积;并降低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为阐明。
目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术构建压力负荷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并将丹参酮ⅡA与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进行比较,寻找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取32只9周龄SD大鼠,环扎其腹主动脉,制成高血压大鼠的模型;另取8只行假手术。将手术大鼠分为心肌肥厚组(注射用水1ml/天腹腔注射)、丹参酮高剂量组(20mg/kg/天腹腔注射)、丹参酮低剂量组(10mg/kg/天腹腔注射)以及缬沙坦组(10mg/kg/天灌胃)。测量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应用超声测定左室后壁(posteriorventricular wall,PWD)及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利用HE染色、VG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myocardial fiber dimension,MFD)。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AJAK1、STAT3的表达。
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组的SBP、PWD、IVS、LVMI、MFD均明显增高;EF在正常范围;而JAK1、STAT3的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0.05)。提示模型制备成功,上述指标的超表达与心肌肥厚有一定的关系。
②丹参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WD、IVS、LVMI、MFD均显著低于心肌肥厚组(P<0.05),提示丹参酮ⅡA有延缓左室心肌肥厚的作用;
③与心肌肥厚组比较,丹参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JAK1和STAT3的表达均下调,但SBP无明显差异,提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JAK1和STAT3的表达,并且其作用效果与血压无关。
④丹参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所有的指标上均无差异。
⑤与心肌肥厚组比较,缬沙坦无论是PWD、IVS还是LVMI、MFD,均明显降低,表现出了显著的抗心肌肥厚功效;并且可以抑制JAK1、STAT3的表达。
⑥与缬沙坦比较,丹参酮高、低剂量组的抗心肌肥厚作用不如其明显,对JAK1、STAT3表达的抑制也不如其显著。
结论:JAK1、STAT3的表达在致心肌肥厚的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来部分阻止致心肌肥厚的信号向细胞内转导,从而起到延缓心肌肥厚的作用。
|
|
|
|
1 |
蒋学华,许启荣,罗娟,尹华熙,廖工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1996年02期 |
2 |
丁桂兰,赵雪梅,徐飞;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气雾剂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8年S1期 |
3 |
国明
,尤慧莲,赵江清;HPLC法测定前列速康宝片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J];山东医药工业;2001年05期 |
4 |
苏英英,刘峰,赵国欣,刘艳红,黄明;双指标优选冠心克醇提部分提取工艺[J];中成药;1996年06期 |
5 |
黄韧敏,袁淑兰,宋毅,黄光琦;丹参酮ⅡA诱导HL-60细胞凋亡[J];癌症;1998年03期 |
6 |
苏子仁,陈建南,曾惠芳,刘良;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_A的变异因素和稳定化措施[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4期 |
7 |
王乃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前列承气片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0年04期 |
8 |
贺俊;注意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质量控制[J];时珍国医国药;1998年01期 |
9 |
黄凤鸣,陈幸华;丹参酮ⅡA对肺腺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干预作用的初步观察[J];中国肺癌杂志;2001年05期 |
10 |
张幸福;;关于丹参制剂中丹参酮Ⅱ_A和原儿茶醛薄层鉴别中假阴性现象的详述[J];中成药;2009年08期 |
11 |
杨骏;刘跃林;王秀珠;;平阳醒脑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15期 |
12 |
焦选茂,周同庆,刘树森,缪明永,冯伟华,陈克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5年03期 |
13 |
王群英,夏新华;抗痴胶囊制备中丹参酮Ⅱ_A的追踪研究[J];中成药;2002年07期 |
14 |
黄坤龙,吴垠,陆惠文;复方丹参片质量标准问题探讨[J];中国药事;2002年07期 |
15 |
时延增,张玲,李宝国;不同醇沉工艺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1996年04期 |
16 |
王德昌;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有待提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年03期 |
17 |
刘健明;薄层扫描法测定健脑益智冲剂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1995年02期 |
18 |
张琰,李平,程建峰,王茹;降粘抗栓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法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1998年S1期 |
19 |
张蕾,张富堂,雷留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神补心片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J];中国药事;2003年01期 |
20 |
袁媛,蒋学华,周静,杨俊毅,王彩琴;丹参酮Ⅱ_A在大鼠体肠的吸收机理[J];华西药学杂志;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