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地区尘肺生存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尘肺患者不同期别生存年限的差异,研究共病对尘肺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医疗保健措施,进一步完善伤残鉴定标准,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命质量提供标准和科学依据。拓展尘肺生存质量的评价指标,力求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方法
对莱芜地区281例尘肺患者资料采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例存活尘肺患者中,对150例进行了肺功能评价、营养状况评价、共病分析,并就生存质量和诸因素作回归分析。
结果
尘肺累积中位数生存时间为19.18年,叁期尘肺患者的生存时间较壹期和贰期短,尘肺期别、合并症和共病分别是尘肺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老年尘肺患者中以中度肺功能不全者居多,占43.3%,有88.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生存质量与共病、营养状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利用回归方程建立了生存质量与FVC、MEF75%、FEV1%、营养分、共病分五项指标之间的关系。随着肺功能损伤的加重,营养状况存在下降趋势,其中亚营养不良居多。通过方差分析,认为在营养状况方面,肺功能重度损害者与正常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逐步拟合回归方程为:Y=0.710+0.350X_1+0.161X_2+0.209X_3(X_1代表年龄等级,X_2代表肺功能等级,X_3代表营养状况等级)
结论
共病方法在尘肺评价中切实可行,意义重大。共病分级以中度居多,无共病者最少,大多数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积极治疗共病、预防或减少合并症是延缓尘肺晋期、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尘肺生存质量的多因素评价科学有效。
|
|
|
|
1 |
傅慰祖;关于尘肺法的修订意见日本工业卫生学会尘肺法审查委员会[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78年05期 |
2 |
海老原勇;于永中;加贝;;尘肺的临床[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0年02期 |
3 |
野沢浩;邹长征;;尘肺赔偿与修订尘肺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0年02期 |
4 |
陈开璋;蔗渣尘肺[J];中国职业医学;1983年03期 |
5 |
李希彬;缪铃仔;张咸华;林铁划;邱荣炮;尹汝泉;王显宗;;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方法的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1991年02期 |
6 |
侯红梅,彭俊华,杨丽萍,王合富;煤工尘肺患者胃粘膜病理学观察[J];中国职业医学;2000年06期 |
7 |
刘素香,刘俊玲,张育红;357例尘肺患者心电图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
8 |
邓长荣,肖方威,林潮,饶子龙,周才英;尘肺患者劳动能力技术鉴定工作的体会[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
9 |
马俊锋,陈杰;62例尘肺患者肺功能检查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
10 |
卢雪梅;黄小林;马月娟;;对农民工尘肺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年05期 |
11 |
王雪楠;林立;常洪劲;;尘肺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变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2 |
陈嗣良;;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问题的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1993年01期 |
13 |
盛萍,张琪瑛;266例尘肺患者直接死因分析[J];劳动医学;1995年03期 |
14 |
刘艳玲;1255例煤工尘肺患者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1995年06期 |
15 |
赵文亮;煤工尘肺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观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5年01期 |
16 |
郭玺,肖明,邵爱莲;运动对煤工尘肺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1996年01期 |
17 |
马桢林;尘肺患者的寻常性天疱疮[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6期 |
18 |
许大宇;哈尔滨铁路局 52 例 Ⅰ 期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分析[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7年02期 |
19 |
刘素香,张育红,孙继娥;52例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9年04期 |
20 |
张望枝!432400;337例疑似炭膏尘肺及炭膏尘肺患者肺功能测定结果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