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钼靶图像的计算机辅助乳腺癌检测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检测能极大地降低死亡率。钼靶成像技术采用低剂量X射线检查妇女的乳房,是临床上女性乳腺癌疾病最常用的检测手段。医生通过观察钼靶图像中的钙化、肿块等异常区域来诊断妇女乳腺癌,但是图像的阅读对医生的临床经验要求较高,诊断结果往往也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研制可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对基于钼靶成像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癌症诊断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
1)图像增强是计算机辅助癌症诊断系统中得到医生肯定的一种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JPEG压缩图像的增强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DCT域的JPEG压缩的图像的增强算法。在该算法中,根据用户给定目标的对比度值和视觉质量要求,先增强每个DCT块,再将整个图像进行解压,采用遗传算法搜索最优参数设置来对图像进行增强。通过客观测试和主观测试,这种新的算法有效减少增强效果所带来的边块效应,大大提高了医生对乳腺非正常区域的辨别。
2)目前肿块的分割多采用人工方式或半自动分割方式,人工分割方式效率不高,半自动分割方式也需要人工干预,本文将两种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了结合,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的乳腺肿块分割算法。该算法先用标记分水岭算法对乳腺肿块进行粗分割,然后使用本文改进的水平集活动轮廓方法对肿块进行精确分割。分水岭分割运行速度快,水平集方法分割精准,新的算法结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加快了整个分割处理的过程,并提高了分割效率。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拓扑适应性,它可以处理形状较为复杂的乳腺肿块。
3)典型的良性肿块具有圆形、平滑且清晰的边界特征,而恶性肿瘤通常具有多刺、粗糙且模糊的边界特征,边界的特征是肿块良恶性诊断的重要依据。乳腺肿块区域被分割出来以后,除了提取肿块的统计特征、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等常用特征以外,本文提出了梯度信息中的一套新特征。该特征由乳腺肿块边界及肿块与图像背景间带状区域所提取,用来表达基于轮廓像素相对梯度走向的突刺结构,此类特征的增加提高了分类结果的准确率。此外,本文在经典LBP(局部二进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ILBP(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算子。该算子将图像块的中位数作为新的阈值,并且保持了中心像素值的信息。从1×1到9×9的图像块提取ILBP特征以后的分类结果表明使用新特征的分类准确率比使用原始的LBP特征的分类准确率提高了5%左右。
4)肿块分类可作为计算机辅助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目前乳腺肿块的分类主要基于单分类器算法或改进算法。为了满足对肿块特征普适性和鲁棒性的要求,本文将诸多特征融合来训练分类器;同时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分类算法来识别肿块的良恶性,包括LDA(线性判别分析)+KNN(K最邻近结点算法),RF(随机森林)算法和SVM(支持向量机)等;并在大型数据样本集中对上述算法进行了评价和测试,为形成高精度的乳腺癌肿块异常区域检测和良恶性识别算法提供坚实的基础。
5)数字化技术的显著进步和医学影像数量的几何级增长,医生对相似病例的图像查阅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和耗时。本文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纹理特征的乳腺癌肿块图像检索系统;该系统主要根据输入图像的纹理特征,计算输入图像和样本图像的相似度,实现了特征提取、查询、匹配、显示等功能。系统仿照医生诊断的一般流程,返回的相似参考病例图像,有效地辅助医生从大量的经验数据中得到经验值,从而对当前病例的确定提供帮助。
|
|
|
|
1 |
胡君;一种快速求图像目标质心的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1998年05期 |
2 |
郭旭平,李在铭;图像目标的可视识别与智能跟踪[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年08期 |
3 |
袁峰;杜宇人;吴震宇;;基于Gabor小波和神经网络的图像目标识别[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4 |
任继军;何明一;;基于统计势能的水平集特定目标轮廓提取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1期 |
5 |
杨威;李俊山;史德琴;胡双演;;基于改进变分水平集的红外图像分割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4期 |
6 |
钱博;金林;;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SAR图像目标识别[J];现代雷达;2010年04期 |
7 |
邹策千;朱丽波;王亮;;序列图像运动目标的检测与提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8 |
沈定刚,戚飞虎,李春茂;智能型目标识别系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5年03期 |
9 |
赵鹏;倪国强;浦昭邦;张田文;;应用短程线主动轮廓线的图像多目标面积同时测量[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2期 |
10 |
郭旭平,李在铭;跟踪系统中图像目标的快速提取技术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1 |
袁湛;何友;蔡复青;;一种多目标环境下的SAR图像自适应CFAR检测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1年04期 |
12 |
魏波,李晓峰,李在铭;任意指定图像目标的实时检测与跟踪[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5期 |
13 |
王扬帆;;DSP在视频图像目标检测跟踪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08年07期 |
14 |
白成林;红外图像目标动态视觉处理系统[J];电脑学习;1996年03期 |
15 |
徐立亚,林纯青,戚飞虎;图像目标区域定位模糊法实现[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8年03期 |
16 |
刘伏虎,任世宏,朱贵明;一种图像目标实时识别系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17 |
宗思光,王江安;一种新的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8 |
吴仲乐,王遵亮,罗立民;基于GPU的快速Level Set图像分割[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4年06期 |
19 |
周庆瑞;原魁;邹伟;王辉;;一种基于FPGA的实时彩色图像目标分类方法[J];机器人;2006年02期 |
20 |
宋麒;丛鹏;陈景运;;基于水平集的图像分割方法在箱包DR-CT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