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板栗生产成本收益研究
【摘要】:板栗是北京第一大果树,是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板栗产业作为北京山区的一大传统产业,其发展对于发挥山区优势,开发山区资源,增加山区人们的经济收入,丰富北京果品种类,增加市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以及营造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屏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近些年来,北京板栗产业规模有了较大发展,但随着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这一传统产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与挑战,板栗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随着板栗生产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栗农对继续依靠传统树种及传统经营管理方法能否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多疑虑。因此,对北京板栗产业发展在成本上与国内主要板栗产区相比存在哪些优势与问题以及影响北京板栗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将对控制北京板栗生产成本,提高北京山区栗农生产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在成本效益、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查询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首先对国内外板栗产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从生产现状、加工状况、市场营销、副产品资源化利用、林下经济开发和科技状况几个方面对北京地区板栗产业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北京板栗生产成本效益同国内板栗主产区的成本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影响北京板栗成本效益的主要因素有销售价格、人工费用、板栗种植面积、农药费及灌溉费;再次将这些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探明影响北京板栗生产成本收益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降低北京板栗生产经营管理成本以及提高板栗生产效益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北京地区板栗生产成本和收益在静态和动态两种不同形式下的比较分析,发现在静态形式下,北京地区板栗经济收益不显著,而从动态形式来看,在经济效益计算期内,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收益预期良好,财务上是可行的,且经营风险性较小。通过对板栗生产在两种不同生产经营模式下的比较分析,表明北京板栗生产在单一经营模式下收益不太显著,而在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下存在一定的经济收益。通过对北京板栗林的生态效益评价分析,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生态价值,具体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栗林在净化空气、固碳释氧、改善水质、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五个方面的总效益约为8524.27元,合约亩均栗林的生态效益为568.28元,与其亩均板栗直接经济效益484.56元相比,远远超过了板栗的直接经济收益。通过北京地区与全国其他板栗主产省份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地区板栗生产投入的物质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比国内其它板栗主产区投入的费用高,但产量却又比其它主产区平均水平低,因而板栗生产净利润率较其他省份而言较低。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北京地区板栗生产成本收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销售价格、人工费用、种植面积、肥料费用、灌溉费用以及农药费用中销售价格和人工费用对板栗生产成本收益影响最为显著。
为降低板栗生产成本,提高板栗生产效益,以及加快推进北京地区板栗产业化的进程,从而有效地改善北京山区人们生活状况,壮大山区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文章主要从加强板栗栽培管理,控制板栗生产成本、提高板栗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宽板栗销售渠道,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健全板栗市场体系,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板栗发展整体规划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板栗种植的板栗栽培环节是板栗产业链上生产链中最基础的环节,其管理水平对下游的流通环节、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的联接形式和效率将产生直接影响。应通过加大板栗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板栗科技推广普及率,实施区域良种化管理和标准化加强板栗生产管理,控制板栗生产成本。
第二,板栗加工是企业参与板栗产业链、促进板栗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而板栗加工企业在整条供应链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对于板栗增值具有重要作用。应鼓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板栗加工转化率,开发板栗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第三,销售环节是板栗产业化发展的终端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应拓宽板栗销售渠道,扩大国内国外市场份额,实施品牌经营发展战略,有效提高板栗产业化销售水平。
第四,市场是板栗产业发展的生命,健全的产品交易市场是板栗产业化的重要条件。需要从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提高栗农组织化程度几方面建立健全板栗市场体系,促进北京板栗交易的顺利进行。
第五,北京板栗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中介组织等对板栗产业化的资金、政策的扶持。政府部门应科学合理规划北京板栗产业,把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加强对板栗产前良种选育工作的科学研究、产中阶段的栽培管理以及产后阶段的冷藏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北京板栗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
|
|
|
1 |
刘艳,阮树安,邸春吉;辽宁东部山区板栗生产产业化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03期 |
2 |
丁之恩,张桦,杨学斌;安徽板栗生产现状与问题探讨[J];经济林研究;1998年03期 |
3 |
李龙山,吕平会,何佳林;陕西板栗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陕西林业科技;1998年02期 |
4 |
李龙山,吕平会,何桂林;陕西板栗生产现状及生产发展方向[J];经济林研究;1998年02期 |
5 |
刘书平;搞好板栗生产的产后服务[J];陕西林业;1998年04期 |
6 |
丁向阳;吴慧星;;河南省板栗及其生产发展意见[J];河南农业科学;1993年06期 |
7 |
吴黎明;丽水地区板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1995年04期 |
8 |
谢治芳,黄练忠,陈世清,翁树章;我国加入“WTO”与广东板栗生产的发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2年04期 |
9 |
李小瑛;;板栗成一品 做出大文章——东源县船塘镇纪事[J];源流;2006年11期 |
10 |
陈锋;饶仲安;;喜看栗乡新变化[J];企业经济;1982年12期 |
11 |
徐江峰,鲍丽芳,金兆谦;板栗生产中存在的几个技术问题与对策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1996年01期 |
12 |
王绍斌
,钱开胜;平乐县着力建设板栗生产基地[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4年08期 |
13 |
李文训
,李乔;希望与隐忧并存——关于信阳地区板栗生产的调查[J];河南林业;1996年04期 |
14 |
许小平;;常州特产——板栗和嘉庆子[J];上海农业科技;1986年03期 |
15 |
阮祥锋
,胡宪周;罗山县板栗生产上台阶[J];河南林业;1997年03期 |
16 |
李体智;发展板栗生产 振兴山区经济[J];北方果树;2003年02期 |
17 |
;金寨县注重拓宽板栗营销渠道[J];中国果业信息;2007年09期 |
18 |
牟国安;;石泉板栗生产发展优势浅谈[J];陕西林业;2009年S1期 |
19 |
卢仁;;科技兴农带头人(上)[J];农业知识;2011年14期 |
20 |
章儆;太湖县板栗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林业科技开发;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