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在机测量及自适应修复加工技术研究

刘磊  
【摘要】: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零件,在服役期间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服役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服役后破损的叶片进行修复,能有效提升工件的使用寿命,并显著降低使用成本。目前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修复的解决方案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工艺分离,效率较低,修复质量稳定性差。本文提出一种涡轮叶片自动化修复方案,将叶片测量与修复工艺集成到一台数控机床上进行处理。首先,采用在机测量的方式采集损伤叶片工件三维数据;然后,基于采集数据重建叶片缺损模型,并对缺损模型进行激光熔覆路径规划;最后,再由数控机床执行运动控制指令完成叶片的修复加工。基于上述方案,本文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1)叶片在机测量路径规划及后置处理。针对叶片工件的测量问题,本文基于NX二次开发平台开发了叶片在机测量模块,可用于对叶片缘板面、径向面,叶身型线及自由曲面等特征进行测量路径规划。同时,基于UG提供的后置处理器配置软件Post Builder,实现了Heidenhain iTNC-530数控系统测量路径后置处理器的定制。2)叶片工件测量基准校正。针对服役后叶片工件再装夹测量基准存在偏差的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参考平面和曲面测量的偏差校正方案。对叶片工件变形量较小的叶根部位特征面进行测量校正,可减小叶片工件的装夹误差。测量校正方案对于提高叶片工件的测量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3)叶身型线测量点云数据配准。针对服役后叶片存在扭转变形的问题,本文采用高斯混合模型配准算法对损伤部位附近叶片型线的偏移扭转进行计算。该配准算法采用概率模型作为点对匹配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4)叶片顶部缺损模型提取。叶片顶部磨损是一种常见的叶片失效形式,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化的缺损模型提取方案。基于型线配准结果对叶片模型做变换处理,然后采集叶片顶部截面测量数据,重建缺损模型截面,再用该截面截取叶片设计模型得到损伤模型。这种方式无需人为判断缺损模型的厚度,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提取结果。5)叶片缺损模型激光熔覆路径规划。叶片工件损伤截面具有多样性,而设计模型顶部截面相对比较规整,本文采用叶片设计模型顶部截面作为参考基面对损伤模型进行分层,然后逐层以轮廓偏置和Zigzag复合策略规划扫描路径。为了验证本方案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在Hermle C400 AC双转台数控机床上进行了在机测量实验,基于测量数据完成了叶片缺损模型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基准校正算法与高斯混合模型配准算法对提高叶片缺损模型的提取重建精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于文中设计的损伤模型扫描路径规划算法,采用增材仿真的方式对修复加工效果进行了验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荣章;;涡轮叶片的质量控制及无损检验方法[J];航空材料;1984年06期
2 防锈室;刘静华;;涡轮叶片的水剂清洗[J];航空工艺技术;1981年08期
3 陈荣章;涡轮叶片的质量控制及无损检验方法[J];航空材料;1984年06期
4 黎规让;王文绵;;涡轮叶片“有效发射率”计算的程序设计[J];航空精密机械工程;1984年03期
5 山本幸南,马仙;提高涡轮叶片耐热性的研究[J];车用发动机;1989年04期
6 陈荣章;长期使用过的涡轮叶片的恢复处理[J];材料工程;1991年05期
7 孟春玲,饶寿期;涡轮叶片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林垲,高庆,黄维娜;Ⅰ级涡轮叶片振动特性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2年03期
9 宋迎东,高德平;定向凝固合金涡轮叶片的低周疲劳寿命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2年07期
10 江龙平,徐可君,隋育松;提高涡轮叶片疲劳强度的几种措施[J];航空工程与维修;2002年06期
11 宋玉旺,席平;基于特征造型技术的涡轮叶片参数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2 宋迎军,陈代富;涡轮叶片温度分布新式测量技术[J];航空发动机;2004年02期
13 卜昆;赵杰;王继锋;张丹;张定华;;虚拟修模技术在涡轮叶片模具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4 史海秋;邓家禔;;涡轮叶片一维气动方案多学科优化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6年06期
15 刘振侠;张丽芬;;采用热-流耦合方法对气冷涡轮叶片换热的计算[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6 汤凤;胡柏安;;带冠涡轮叶片的振动特性分析[J];机械强度;2007年05期
17 李迪;洪杰;陈璐璐;;带冠涡轮叶片干摩擦阻尼减振试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8年04期
18 李书明;董成利;黄燕晓;;基于威布尔的发动机涡轮叶片寿命可靠性评估[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9 马洪波;朱剑;席平;;基于参数化的涡轮叶片三维气动优化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8年10期
20 王海朋;吴进军;黄健;邬宏波;;小型涡轮叶片掉块故障分析与改进[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明;;某型发动机二级涡轮叶片强度计算分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三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三集)[C];2008年
2 李东哲;刘冬欢;尚新春;;典型涡轮叶片蠕变损伤数值模拟及寿命预测[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威力;;三参数威布尔分布下的发动机涡轮叶片可靠性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虞跨海;;流热耦合下带冠涡轮叶片振动特性分析[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5 甄博;康宁;侯贵仓;;涡轮叶片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试验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赵歆波;邹晓春;赵荣椿;;基于数字样品的涡轮叶片质量检测方法[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赵歆波;张定华;邹晓春;;基于锥束体积CT的涡轮叶片快速质量检测[A];陕西省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熊勇;陈昌达;李巍;郑之梅;但丽玲;张江峰;;涡轮叶片裂纹分析[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董一巍;卜昆;窦杨青;张定华;;精铸涡轮叶片虚拟修模系统的开发[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10 李义平;;航空发动机铸造涡轮叶片校正量的控制技术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五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5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超;涡轮叶片蒸汽/空气冷却特性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梁向锋;镍基单晶空心涡轮叶片的凝固行为、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3 董平;航空发动机气冷涡轮叶片的气热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超;基于局部特征的图像配准算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娟;医学图像配准和四维磁共振成像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虞刚;在线自适应放疗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吕志强;航空发动机轮盘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白晓兰;航空发动机管路布局智能设计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田武刚;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内窥涡流集成化原位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桂元坤;航空发动机产品开发过程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在机测量及自适应修复加工技术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2 蔡伟;某涡扇发动机涡轮叶片寿命计算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尹珩苏;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疲劳寿命预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江华;陶瓷基涡轮叶片热分析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刘亚非;涡轮叶片冷效及叶栅流动损失实验模化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鲍羽;涡轮叶片刮磨传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蓝占赣;涡轮叶片综合冷却效果模拟试验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刘军勇;某改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碰磨分析与质量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9 郑少飞;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内冷结构热力耦合分析及其性能改进[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欧金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温度场计算及其结构优化[D];中国民航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英 于媛杰;西航荣获中国质量协会“优秀六西格玛项目”奖[N];中国航空报;2010年
2 ;俄乌将继续合作制造第五代航空发动机[N];世界报;2009年
3 中航工业成发董事长、总经理 杨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誓返航空发动机主战场[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记者 焦静波;举全集团之力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N];中国航空报;2009年
5 记者 甘勃;航空发动机产业振兴大幕拉开[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姜春艳 吴斌斌 刘文波;要转变航空发动机研制观念和方式[N];中国航空报;2010年
7 中航工业商发分党组书记 王之林;用“市场之手”谋划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N];中国航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高博;中国航空发动机为何落后?[N];科技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姜春艳;甘晓华表示: 航空发动机有望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0 记者 罗沙 任沁沁;国产航空发动机有望列入重大科技专项[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