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越南安沛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热处理工艺定量化研究

王庆楠  
【摘要】:越南北部安沛(Yen Bai)省的陆安地区,作为宝石开采和交易的中心,赋存了东南亚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红、蓝宝石矿床。越南红宝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其勘探、开发都相对较晚,虽有高品质的越南红宝石存在,但目前市场供应不持续,并缺少对其宝石学和宝石工艺学的系统研究。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等分析手段对越南红宝石的各项宝石学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研究结果表明,越南安沛红宝石属于典型的高Cr贫Fe型,颜色多带蓝紫色调,裂隙裂理发育。Cr元素作为红宝石中最重要的致色元素,其含量在浅紫红色、紫红色、深红色红宝石样品中分别从1000 ppm以下、1000~2000 ppm依次递增到4000~8000ppm,跨度分区较大。大部分R-3组深红色红宝石中的∑Fe含量低于仪器的检出下限,而R-4组橙红色红宝石由于主要因铁质浸染物致橙黄色导致∑Fe含量高于其他样品一个数量级。同时,不同颜色组别的越南红宝石在Fe-Cr配比投点图中显示出一定的分区性。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在指纹区均显示五个红宝石的本征峰,部分样品可见明显的2931、2110、1980cm~(-1)由O-H基团伸缩振动引起的硬水铝石吸收峰。拉曼光谱显示与[AlO_6]基团的伸缩、弯曲振动有关的吸收峰。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吸收Y带和吸收U带的相对强度由入射光振动方向及晶体光轴方向的位置关系决定,当两者互相垂直时,蓝紫区的吸收峰要高于黄绿区,同时两处吸收中心的相对距离与宝石内部Cr~(3+)离子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此外,越南安沛红宝石的包裹体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极为丰富,常见的物质型包裹体有:方解石、磷灰石、锆石、硬水铝石、金红石等矿物包裹体,定向排列的流体包裹体,以及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次生包裹体,其中结晶矿物包裹体均具有典型的拉曼光谱标型特征。结构型包裹体主要显示为红宝石中的裂理和裂隙。颜色型包裹体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具有产地意义的沿双晶生长面成层分布的蓝色色区,二是具有渐变结构的颜色分带。在离子氧化还原、离子扩散析出等原理的支撑下,对上述已分类的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恒温时间、助熔剂条件的热处理实验。在高温组改色实验中,样品的颜色及局部透明度均得到明显提高。浅紫红色、紫红色和深红色越南红宝石对应的最佳恒温时间随其颜色饱和度的增加从6小时、9小时到12小时依次增长。低温条件下则对于实验样品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要求,且恒温高于12小时才能对越南红宝石的颜色起到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综合对比不同阶段的改色效果可得出以下结论:从样品透明度的角度考虑,具有开放裂隙和发育裂理的样品不适宜进行低温热处理;对于内部包裹体较多的样品,高温热处理能够通过使更多的包裹体熔化进而提高宝石透明度;内部黄褐色色带明显的样品,可选择在高温条件下添加四硼酸钠和具强吸附性的γ-Al_2O_3的混合助熔剂辅助吸附色带处的杂质离子进而解决样品颜均一性的问题;而对于内部干净、仅颜色较差的样品,低温长时间加热与高温短时间加热的效果相近,但目前从市场接受度来看,低温热处理由于其鉴定特征模糊而更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实验最后以重现性好、客观性强的色度学理论为基础,定量化描述红宝石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改善效果和改色效率。研究证实以分光光度计和颜色计算软件组合而成的颜色测量体系能够弥补比色石、Gem Dialogue比色卡在红宝石颜色评定中的缺陷。通过这种形式采用定量化数据分析红宝石的颜色参数及评价其优化处理的效果,在保证红宝石颜色描述的客观性的同时,可辅助对红宝石进行颜色分类以及判断最佳的热处理条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马婷婷;廖宗廷;;宝石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法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年02期
2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19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19年06期
3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年06期
4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6期
5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征稿简则[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6期
6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年06期
7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征稿简则[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4期
8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敬告读者:谨防网络诈骗[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5年06期
9 万绮娟;;特色科技期刊《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品牌建设实践[J];编辑学报;2015年S1期
10 张琨;刘佳;;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鉴定特征与分析[J];科技展望;2016年20期
11 赵增宝;张建伟;;一件“清代”翡翠的宝石学特征[J];中国宝玉石;2019年01期
12 吕林素;章西焕;;四诊合拍识宝石[J];消费指南;2018年03期
13 马志飞;;金绿石 宝石中的名门望族[J];百科知识;2017年07期
14 张璐;;一场神秘的宝石探险 探秘莫桑比克红宝石矿区[J];芭莎珠宝;2017年01期
15 柯加乐;;水晶雕刻品的价值探析[J];天工;2017年01期
16 张洪福;;孔雀石 穿越千年的大牌挚爱[J];芭莎珠宝;2017年04期
17 范勇;琚殿民;林维峰;刘丽喆;田庆昌;郭涛;;缅甸琥珀再造工艺及宝石学特征[J];中国宝玉石;2017年02期
18 王鸿轶;;砗磲的宝石学特征与应用价值[J];艺术品鉴;2017年09期
19 杨佩;;新疆金丝玉优化处理的基础宝石学特征研究[J];东方藏品;201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亮光;黄文慧;程佑法;刘化峰;;X射线衍射貌相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2 薛源;邓旺晖;何雪梅;张雪梅;李丹丹;;鄂陕地区绿松石宝石学特征分析[A];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欧阳秋眉;;三种类型黑色翡翠的宝石学研究及其归属问题[A];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健;陆太进;陈华;;覆膜翡翠的宝石学特征研究[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宝军;;内蒙古“佘太翠”的地质学和宝石学特征研究[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彭艳菊;吕林素;毛冰;;察沃石宝石学特征及分布[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白峰;王永生;;西藏“象牙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A];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然;何雪梅;徐璐;;内蒙古“黄岗玉”的宝石学特征[A];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徐立;陈美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金刚石矿物学和宝石学特征[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迎新;张琳琪;;蛋白石的宝石学特征及二氧化硅相组成研究[A];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慧;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范陆薇;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陈全莉;绿松石的再生利用工艺和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美玉(SUTEAINBU);中缅玉石贸易历史与现状研究[D];云南大学;2019年
2 王庆楠;越南安沛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热处理工艺定量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3 韩旭;“老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赵思艺;绿色石榴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刘影影;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曹莹;吉林蛟河宝石级橄榄石特征及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7 曹冉;白色至青色系列软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潘彦玫;缅甸血茶琥珀宝石学特征及相关改色实验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徐娅芬;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和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10 高寒;阿富汗祖母绿的宝石学及产地特征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子清;古柏林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宝石种源证明[N];中国黄金报;2019年
2 周自进 张利群;共同携手开展宝石学教育[N];中国黄金报;2010年
3 刘曙甲 刘志伟;我国掌握在钻石上刻字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4 江晨;赠送宝石学问多[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记者 高茹琨;美国宝石学会与华东国际珠宝城牵手[N];中国黄金报;2008年
6 周祺/译;美国宝石学会出台新动议[N];中国黄金报;2005年
7 记者 庞颖;业内人士热议宝石学话题[N];中国黄金报;2007年
8 阿力;中国地大着手培养高级珠宝专业人才[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孟庆华;新加坡珠宝首饰检测及贸易的发展[N];中国黄金报;2000年
10 沈美冬 陈格格;中以在宝石科技领域开展全面合作[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