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定结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意义
【摘要】:摘 要
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体紧靠藏南拆离断层内部呈小型岩株产出,多数
岩体侵入于基底副变质岩中,大量呈网脉状、似层状及囊状产出的淡色花岗岩脉体亦分布
于基底副变质岩中。岩体明显分两期侵入,早期二云母淡色花岗岩,矿物组合为黑云母+
白云母±石榴石(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晚期电气石淡色花岗岩,矿物组合为白云母+
电气石±黑云母±石榴石(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薄片及探针研究表明岩石中白云母
具原生的和次生的两种,黑云母为富铝的铁叶云母。
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硅贫钙,高钾富碱,强过铝质,少铁镁质,稀土元素总量
低,与洋中脊花岗岩相比,K、Rb、Ba、Th 及 Ta 明显富集,Hf、Zr、Y、Yb 不同程度的
亏损,εNd(-12.04—-19.80)很小。电气石淡色花岗岩相对洋中脊花岗岩 Ba 及 Zr 呈低
谷,Ta 呈高峰,Nb 含量高于二云母淡色花岗岩,显示后碰撞花岗岩的性质。总体上定结
地区淡色花岗岩为典型 S 型花岗岩。
基底副变质岩富硅过铝,其稀土元素与淡色花岗岩稀土元素具相似的特征,两者碱金
属元素特征体现淡色花岗岩由云母类矿物分解熔融形成的特征。基底副变质岩与淡色花岗
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岩体与实验熔体组成对比表明,两者之间具亲缘关系,基底副变质
岩为淡色花岗岩源岩。
综合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与实验岩石学的对比,本文认为,
基底副变质岩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源岩,其在基底快速隆升降压的条件下发生缺水熔
融生成淡色花岗岩浆,淡色花岗岩浆在基底隆升的基础上被动侵位,其中二云母淡色花岗
岩先生成先侵位,电气石淡色花岗岩稍后生成,淡色花岗岩形成过程可能体现了构造环境
的转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