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地区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及可容空间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
罗家地区位于沾化凹陷陈家庄凸起北部的罗家鼻状构造带,属于济阳坳陷的缓坡之一,沙河街组是该区的主要产层。本文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油气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从岩芯、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入手,重点开展了罗家地区沙二下亚段至沙四下亚段沉积体系及可容空间的演化规律研究。
罗家地区发育了主要包括冲积扇沉积、扇三角洲沉积、三角洲沉积、滩坝沉积、咸化湖泊沉积、淡水湖泊沉积(滨浅湖、深湖-半深湖)在内的6种沉积相类型。通过对地震资料、砂砾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和岩矿组份特征平面展布图的分析,得出了沙河街组时期物源的演化规律,沙四下亚段至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物源来自陈家庄凸起;沙三中上亚段沉积时期,陈家庄凸起物源供给能力迅速减弱,物源主要来自孤岛凸起;沙二下亚段时期物源来自东部孤岛凸起,但供给较弱。
通过使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定量岩相古地理恢复方法,确定出了各个时期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规律。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内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为主要特征;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内发育了咸化湖盆背景下的扇三角洲沉积;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范围较大,南部紧靠陈家庄凸起发育了小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了三角洲沉积,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和西南部;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在研究区东部发育了以孤岛凸起为物源的小规模三角洲沉积;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了浅湖背景下的滩坝沉积。
通过一系列沉积学方法的校正,定性地确定了各个时期可容空间的变化特征。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湖平面升降是影响断陷湖盆可容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构造活动的影响最为明显。断陷湖盆可容空间和沉积相发育规律在不同构造演化时期和不同区带是不同的,不同的可容空间大小决定着沉积体系发育的背景,物源和可容空间背景共同决定了沉积体系的类型,此外,坡度、物源及气候条件也会影响沉积相的发育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618.13
|
|
|
|
1 |
刘家铎,田景春,李琦;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油气运移富集规律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2 |
吴崇筠;湖盆砂体类型[J];沉积学报;1986年04期 |
3 |
李任伟,辛茂安;东濮盆地蒸发岩的成因[J];沉积学报;1989年04期 |
4 |
焦养泉,周海民,庄新国,刘少峰,杨生科,马美媛;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J];沉积学报;1998年01期 |
5 |
袁静,赵澄林,张善文;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J];沉积学报;2000年01期 |
6 |
陈发亮,朱晖,李绪涛,苗翠芝1;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及盐岩成因探讨[J];沉积学报;2000年03期 |
7 |
张善文,隋风贵,王永诗;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陡岸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2001年02期 |
8 |
李继红,魏魁生,厉大亮,张守鹏,郝运轻,邱以刚;非海相沉积层序的成因和构型特征[J];沉积学报;2002年03期 |
9 |
纪友亮,冯建辉,王声朗,谈玉明,张宏安,王德仁;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盐岩和膏盐岩的成因[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
10 |
刘震,曾宪斌,张万选;构造掀斜对单断湖盆湖平面变化的影响[J];沉积学报;1997年04期 |
|
|
|
|
|
1 |
刘家铎,田景春,何建军,李琦,郭汝泰,王永诗,常国贞;近岸水下扇沉积微相及储层的控制因素研究──以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为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2 |
何建军,刘家铎,田景春,郭汝泰,王永诗,常国贞;利用地震多特征参数进行地震地层学精细研究──SLLJ地区Ess4水下冲积扇沉积微相划分[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3 |
吴崇筠;构造湖盆三角洲与油气分布[J];沉积学报;1983年01期 |
4 |
赖婉琦,顾家裕;渤海湾含油气盆地中的浊积岩[J];沉积学报;1984年04期 |
5 |
陈淑珠;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微观相标志[J];沉积学报;1985年02期 |
6 |
吴崇筠;湖盆砂体类型[J];沉积学报;1986年04期 |
7 |
李任伟,辛茂安;东濮盆地蒸发岩的成因[J];沉积学报;1989年04期 |
8 |
冯增昭;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岩相古地理学方法论[J];沉积学报;1992年03期 |
9 |
李思田,杨士恭,林畅松;论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J];沉积学报;1992年04期 |
10 |
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王成善;库车坳陷中生界三种类型三角洲的比较研究[J];沉积学报;1999年03期 |
|
|
|
|
|
1 |
王亚青,董春梅,邢焕清;可容空间的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动态;2004年10期 |
2 |
陈小龙,庄博,张秀芝;罗家地区沙河街组储集层成岩相与储集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6期 |
3 |
王永诗,庄文山;孤北洼陷沙三、四段沉积体系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3期 |
4 |
唐子军,邓宏文,方勇,石世革,李刚连;东营凹陷樊东地区沙三中沉积体系与成藏条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5 |
张世奇,纪友亮,王金友,任延广;陆相断陷湖盆中可容空间变化特征探讨[J];矿物岩石;2001年02期 |
6 |
杨仁金,彭存仓,张波,韩应华,王小平;孤东地区沙河街组沉积演化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05年01期 |
7 |
邢焕清,姜在兴,王亚青,王蛟;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成因与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5期 |
8 |
倪超;纪友亮;;饶阳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2006年01期 |
9 |
赵瞻;李勇;丘东洲;肖敦清;袁淑琴;孙晓霞;陈蓉;刘子玉;;埕北地区沙河街组缓坡带沉积体系[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年02期 |
10 |
谢渊,罗安屏,傅恒;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沉积体系序列演化与油气的关系[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5年0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