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海洋动力参数多源卫星数据融合及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遥感卫星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了海洋遥感学科的蓬勃发展。其中,散射计、高度计,作为遥感卫星的成员,对于探测海洋动力参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人类先后发射了不少散射计和高度计,虽然它们的工作方式不同,但测量精度相当,这为共同采集它们的数据,进行相应处理提供了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因其特定轨道参数带来的空间覆盖及时间采样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促使我们在作大范围研究时,需要结合不同卫星各自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抉择,充分发挥它们的优点。
基于散射计与高度计的特点,本文对在中国近海采集的数据进行了融合处理,以期得到更精确、更接近实际的旬、月平均数据,进而分析中国近海海洋动力参数的分布特点及时间规律。以散射计QuikSca、ASCAT和高度计TOPEX/POSEIDON、Jason-1、Jason-2的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东经100°~130°,北纬0°-41°为研究海域,通过插值处理得到了网格大小为0.25°×0.25°的海面风速、有效波高数据,同时结合海表温度计算海气交换速度。根据它们数据存储形式、格式不同的特点,分别计算得到了QuikScat、ASCAT、TOPEX/POSEIDON、 Jason-1和Jason-2的旬、月平均数据,结合陆地掩膜消除了陆地数据的影响,并运用M_map进行了绘制,得到了上述遥感卫星在中国近海的旬、月平均分布图。此外,对散射计与高度计计算得到的旬、月平均数据进行了融合处理,给出了各参数融合的步骤与方法,并对融合数据进行了绘制。在此基础上,把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共同组成的中国近海划分为三个海域,对2009年由QuikScat/ASCAT/Jason-1和Jason-2融合后的海面风速、交换速度和有效波高月平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各海域风速超过1Om/s的单元数进行了统计。此外,还对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由QuikScat、TOPEX/POSEIDON、Jason-1融合后的月平均数据及风速超过10m/s的单元进行了统计分析。
最后,本文得到了散射计QuikScat、ASCAT和高度计TOPEX/POSEIDON、 Jason-1和Jason-2以及它们相互融合后在中国近海的海面风速、有效波高及交换速度的月平均分布图。并在本文划分的三个海域内,对由不同遥感卫星融合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上述参数在不同海域、不同年份的月平均分布值。通过对融合数据的分析得知,海面风速、有效波高和交换速度的分布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均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秋两季为过渡期,春夏季过渡较平稳,秋冬季过渡有一定波动,但总体呈现明显的时间特性。略去划分海域范围不同这一因素的影响后,分析得知,渤海及黄海部分海域各参数月平均统计分布值均比较小,而南海海域各参数的月统计分布值相对较大,出现五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范围较广,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
|
|
|
|
1 |
;Monitoring of 1997 EI Nio from TOPEX/Poseid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年04期 |
2 |
宋敬,逄爱梅;海面风速微波辐射测量[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3 |
陈戈,方朝阳;遥感和GIS技术在全球海面风速分析中的应用[J];遥感学报;2002年02期 |
4 |
陈戈,方朝阳,徐萍;利用双波段补偿法提高卫星高度计海面风速反演精度[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9年11期 |
5 |
齐义泉,施平,王静;卫星遥感海面风场的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8年01期 |
6 |
逄爱梅,孙元福;海面风速微波散射测量与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2年01期 |
7 |
齐义泉,施平,毛庆文;南海海面风速季节特征的卫星遥感分析[J];热带海洋;1996年01期 |
8 |
周笃诚,陈亿署;利用海骚回波推测海面风浪[J];台湾海峡;1990年03期 |
9 |
H.Rim
,G.E.Powell
,B.D.Tapley
,李革非;利用GPS进行精密轨道确定[J];飞行器测控学报;1995年02期 |
10 |
方朝阳,陈戈;一个基于TOPEX卫星极端海面风速预测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11 |
潘家祎,袁业立,姜景山,郑全安;机载雷达高度计对海况及海面风速的测量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6年06期 |
12 |
范开国;黄韦艮;常俊芳;林珲;顾艳镇;;NCEP/QSCAT混合风向用于SAR图像反演高分辨率海面风速[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年06期 |
13 |
孟雷;何宜军;伍玉梅;;一种改进海面风速反演的分类神经网络方法[J];海洋与湖沼;2009年02期 |
14 |
齐义泉;施平;毛庆文;;一个异常的台风海面风、浪结构的遥感分析[J];遥感学报;1997年03期 |
15 |
过杰;郭佩芳;周良明;;太平洋海面粗糙度的计算及波长的提取[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1期 |
16 |
任建奇;严卫;王迎强;;基于神经网络的卫星高度计海面风速反演算法[J];海洋技术;2007年02期 |
17 |
王超;骆永军;;海面粗糙度分析及其与ENSO的关系[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9期 |
18 |
齐义泉,施平,毛庆文,郭佩芳;西太平洋8708号台风海面风、浪结构及其关系的遥感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3期 |
19 |
于振涛;陈锐;;JASON-1与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在中国海和西北太平洋的一致性分析及印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20 |
王运华;郭立新;吴振森;;改进的一维分形模型在海面电磁散射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