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复变函数方法求解断裂力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摘要】:
本文研究单一裂纹和周期性裂纹。裂纹类型为最常见也最重要的Ⅰ型、Ⅱ型和Ⅰ-Ⅱ混合型。在论文中用两类不同的复变函数方法推导出了含裂纹体的应力场及位移场的局部解及全场解的表达式并得到应力强度因子。
在引言部分,阐述了该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背景、现状、已有文献的综述和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了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使用价值与理论意义。在正文部分,给出了有关该研究工作的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公式推导。通过对正文中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的比较,在结论部分得出的结论为:无论对于何种形式的裂纹,我们研究它们时,都既可以采用Muskhelishvili应力函数法,又可以采用Westergaard应力函数法,找到了两类复变函数方法之间的必然逻辑数学联系,从而使这两种应力函数统一起来。
对于Ⅰ型和Ⅱ型裂纹,人们在求解其场的表达式时,习惯使用Westergaard应力函数法;而在研究Ⅰ-Ⅱ复合型裂纹问题时,人们却常常习惯于使用Muskhelishvili应力函数法。这就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对于混合型裂纹只能用Muskhelishvili应力函数法进行研究,而不会或不愿尝试使用其它更简单的方法如Westergaard应力函数法,从而无形中就将研究过程复杂化了。撰写本论文的目的就是寻求两种应力函数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在以后的裂纹体分析中简化研究过程。论文中采用的复变函数研究方法有:Muskhelishvili应力函数法,Westergaard应力函数法。
主要内容是求出含Ⅰ-Ⅱ复合型裂纹体(一个裂纹或周期排列的
裂纹)的应力场及位移场,然后退化为单一的1型和11型裂纹,与直
接求得的单一裂纹的场的表达式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
的就是推导出I-11复合型裂纹的W e s t e r gaard 应力函数,这也是本
论文的核心部分。
|
|
|
|
1 |
陈宜周;李福林;林筱云;;椭圆孔口端点和裂纹端点处的变动态应力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4期 |
2 |
张雪霞,李俊林,杨维阳,张少琴;含裂纹复合材料板J积分的复变函数方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3 |
孙焕纯,张巨勇,严国梅,张积珠;弹性平面孔洞形状优化复变函数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7年02期 |
4 |
范秋雁;;弹性力学中反平面问题及在地下工程中的运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5 |
杨臻;牛莉莎;;弹性半平面中边界裂纹研究的新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7年01期 |
6 |
郑健龙,方棋洪,刘又文;压电复合材料圆形夹杂中螺型位错和界面裂纹的干涉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8期 |
7 |
牛莉莎;杨臻;莫军;史平安;;含有内部斜裂纹的弹性半平面应力场研究[J];机械强度;2006年06期 |
8 |
王建辉;方棋洪;陈政清;;楔型向错偶极子对界面裂纹尖端场的干涉[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9 |
谢秀峰;俊林;;正交异性复合材料Ⅱ型裂纹尖端应力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0 |
谢秀峰;李俊林;杨维阳;;正交异性复合材料Ⅰ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07期 |
11 |
郭道强;刘又文;;向错偶极子对楔型裂纹尖端场的干涉效应[J];力学与实践;2010年01期 |
12 |
范彩霞;复合材料断裂中的一类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3 |
房学谦;胡超;黄文虎;;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剪切波多重散射问题的复变函数法[J];应用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
14 |
徐政坤;李博;方棋洪;;压电磁材料中运动螺型位错与圆柱形刚性夹杂的干涉作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5 |
李联和;范天佑;;20面体准晶平面弹性的复变函数方法及其椭圆缺口问题[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1期 |
16 |
杨维阳,张少琴,贾元铎;复合材料平面断裂中的J积分[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2年03期 |
17 |
彭南陵;孙良;张明星;;具有柱状夹杂无限体均匀变温问题的闭合解[J];江西科学;2008年06期 |
18 |
云文在;;带不对称裂纹的圆形孔口的反平面剪切问题的解析解[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9 |
张雪霞;崔小朝;杨维阳;赵文彬;;纯弯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的断裂分析[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20 |
李俊林;董安强;;广义重调和算子的研究和应用[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