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数字化造型理论及仿真研究
【摘要】: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作为一种优良的传动形式,具有多齿同时啮合、瞬时双线接触、啮合中易形成弹流动压润滑等优点,是完全符合机械传动领域发展趋势的产品。但是,由于目前加工该型蜗杆副的方法为对偶法,必须专门加工蜗杆和专用蜗轮滚刀,对于不同参数的蜗杆副蜗轮滚刀不能通用并且在加工中需多次对刀,导致平面二包蜗杆副加工成本高而精度低。本文作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智能加工的建模与仿真”研究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以在计算机中对平面二包蜗杆副进行三维建模和数字化造型为目标,在严格推导共轭齿面的基础上对平面二包蜗杆副齿面的组成进行了TCA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蜗杆副型面进行重构,获得了适合于计算机表达的平面二包蜗杆副三维数字化模型。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成果如下:
基于经典共轭啮合理论,对平面二包蜗杆副的运动关系进行了严密分析,获得了蜗杆副齿面方程、蜗杆齿面一界曲线方程、蜗轮齿面二界曲线方程等一系列齿面分析所必须的数学公式,并深入研究了蜗杆副齿面接触线的算法,为蜗杆副的三维数字化造型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深入研究了传统平面二包蜗杆副的参数设计方案,指出传统设计方案没有充分考虑平面二包蜗杆副易于形成弹流动压润滑的优势。因此,提出以润滑性能为优化目标、以蜗杆强度、刚度、重量等为约束条件进行该型蜗杆副几何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明显效果。
运用推导获得的蜗杆理论齿面方程,精确描述蜗杆齿面的实际接触线,将蜗杆型面沿接触线进行离散,获得蜗杆实体的三维离散模型。在此基础上,在OpenGL编程环境下,以四边形网格构造蜗杆理论型面,以边界表示法中的半边数据结构表达蜗杆实体,获得蜗杆的三维实体模型及其型面数据。
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运用实体交、并、差技术,模拟实际加工中的对偶范成法,虚拟包络出蜗杆型面。在虚拟加工过程中,又应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最新成果—驾驭式计算,对整个虚拟计算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并可对虚拟加工过程中蜗杆实体的齿厚数据进行驾驭。
为了获得蜗轮轮齿齿面的准确描述,按共轭理论计算了蜗轮齿面的实际接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触线,通过考虑蜗轮齿面的实际几何约束,确定了蜗轮齿面的实际啮合区,并
运用数值方法精确计算了蜗轮齿面的边界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实际接触线的
长度并分析接触线总长随转角的变化规律,实现蜗轮齿面的计算机辅助TCA分
析。
根据TCA分析的结果,运用截面法对蜗轮齿面进行离散处理。用一系列通
过蜗轮轴线的截平面与蜗轮齿面求交,用数值计算常用的对分法求解交线上的
一系列交点,从而将蜗轮齿面离散成型值点云。然后,运用三角Bemstai~
B己zie:三角片对上述离散型值点云进行插值,获得近似Gl连续的构造齿面,为
干涉检验、有限元分析、快速原形制造和数控加工等后续工作提供了合适于计
算机表达的齿面模型。
最后,提出以球头刀为加工刀具、以五轴三联动的加工方式逐齿铣削完成
蜗轮数控加工的理论加工方案。在这一方案下,提出以截交线上的型值点作为
刀触点制定走刀轨迹的方法,以Y35J2型滚齿机为实践平台提出加工平面二包
蜗杆副的数控改造方案,对这一方案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蜗轮
造型方法的正确性和蜗轮数控加工的可行性。
|
|
|
|
1 |
向华,胡来容;修正型圆环面包络环面蜗杆齿面“根切”和边齿“变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2 |
谭昕,张仲甫;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数字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8期 |
3 |
王红梅,孙殿柱;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失配啮合的一种新方法[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4 |
周良墉;环面蜗杆副疲劳强度的校核[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
5 |
郑雁,荆留纪,刘少桐;大型六头直廓环面蜗杆副的设计与制造[J];一重技术;1996年02期 |
6 |
魏学海,姚立纲,刘宝杰,张艳,王庆生;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CAD(M)系统[J];机械工程师;1994年06期 |
7 |
冯晓云,董学朱,张德华;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最佳修形方法[J];机械传动;1997年01期 |
8 |
陆斌;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安装与调整工艺探讨[J];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
9 |
代学坤,张国臣,李崇志,刘宝杰;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蜗轮滚刀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1995年02期 |
10 |
谭昕,周红;平面二次包络蜗轮真实齿面的离散模型[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年12期 |
11 |
李崇志,姚立纲,代学坤,刘宝杰,张国臣;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强度分析[J];机械工程师;1995年01期 |
12 |
成春花;蜗杆副的跑合工艺[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4年04期 |
13 |
肖学民;介绍一种非标准塑料蜗杆副的设计[J];机械制造;1995年10期 |
14 |
康兆宗;;提高蜗杆副接触精度的探讨[J];机械传动;1984年01期 |
15 |
杨乃积,王小林;修正型圆环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的性能试验[J];煤矿机械;1995年03期 |
16 |
杨乃积,王小林,胡来容;修正型圆环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的试验分析与性能评价[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7 |
谭昕,徐林,周红;基于数值方法的平面二次包络蜗轮理论齿面的离散建模[J];机械传动;2005年03期 |
18 |
王振宇;;一种新型的蜗杆副消隙装置[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6年07期 |
19 |
瑜珊;;流体控制阀用小模数精密蜗杆副研制获突破[J];机械制造;2008年03期 |
20 |
邓朝阳;;浅谈电梯曳引机蜗杆副的啮合[J];电梯工业;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