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隧道快速掘进中变形预测及支护方案优化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四川冶勒水电站防渗墙廊道掘进作为工程实例和研究背景。首先明确了软岩的定义及分类,对影响软岩隧道稳定因素,软岩隧道失稳的力学机理和变形力学机制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再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对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状态进行判别,利用围岩变形曲线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围岩位移的后期变形进行预测。对软岩隧道的支护对策、支护作用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最优的支护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如下:
(1)系统地论述了软岩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软岩的地质特征和工程特性,对软岩隧道失稳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论述软岩隧道变形失稳的力学机制。
(2)采用现场监测技术对软岩隧道支护后的围岩变形进行监测,根据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评价软岩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及灰色预测模型对围岩的后期变形进行预测。
(3)研究现行的软岩隧道支护方法及其作用机理,根据所研究围岩的变形力学机制和工程实际情况,研究软岩隧道的支护方案和对策,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最优支护方案。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支护方案和安全支护的研究方法。
|
|
|
|
1 |
洪浩;有偏压的软岩隧道以用环挖和短台阶开挖为好[J];铁道建筑技术;1995年05期 |
2 |
李玉辉;李国富;戴铁丁;;人防软岩隧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3 |
罗清明,李亮,杨小礼;软岩隧道的围岩变形计算[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4 |
庞建勇,刘松玉;公路软岩隧道半刚性网壳锚喷衬砌新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6期 |
5 |
关艳平;;软岩隧道支护机理及工程实践[J];四川水利;2006年03期 |
6 |
弋琰;;砂土软岩隧道水平旋喷桩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05期 |
7 |
杜以昌,李建英,赖涤泉;JSBZ132型隧道掘进机工作机构的设计与特性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8 |
郭永雄;;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9期 |
9 |
于维刚;;新奥法在西迪阿里软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07年03期 |
10 |
席亚滨;;软岩隧道支护方法分析及GIS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16期 |
11 |
吕书清;;冻结状态下软岩隧道冻胀力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
12 |
赵景光;张卫芳;;软岩隧道稳定性的内在影响机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
13 |
弋琰;;水平旋喷加固技术在砂土软岩隧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年11期 |
14 |
杜守继,职洪涛,翁慧俐,朱建栋,洪芳鹏;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2期 |
15 |
赵源林,姜玉松;既有铁路路基下软岩隧道的CRD法施工技术[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6 |
林登荣,吴蕾;戌浦江河口大闸深基坑开挖支护处理[J];浙江水利科技;2005年04期 |
17 |
杨更社;周春华;田应国;;寒区软岩隧道的水热耦合数值模拟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8期 |
18 |
陈水龙;;土钉和止水帷幕复合支护技术在深基坑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03期 |
19 |
刘承宏;;浅谈软岩铁路隧道控制爆破设计[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
20 |
刘炳秋;;地基基础设计的探讨[J];国外建材科技;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