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机群环境MPI的多重网格并行算法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的计算机,无论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都比旧的计算机优越。但人类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除了增强处理器本身的计算能力外,并行处理是一种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从前,并行处理要采用昂贵的专用计算机,随着个人计算机及网络成本下降,现已广泛用分布式网络计算机系统进行并行处理。在分布网络计算机系统中,采用消息传递方法实现进程间的通讯。当前流行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编程环境是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和PVM(Parallel Virtual Machine)。本文是在MPI网络并行环境中,依照区域分解法的原理,构造多重网格的并行算法。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并行计算的基本理论,然后介绍了计算机机群系统和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消息传递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LINUX和MPI的PC机群实验环境。然后基于网络并行环境中并行算法的设计原则,提出了由武汉理工大学并行处理实验室设计的高效并行算法——多重网格区域分解虚拟边界预测算法。这一算法利用虚拟边界点上的历史值,对其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减少通讯,从而加快收敛,提高加速比。文中给出了虚拟边界预测算法的预测模型,详细论述了虚拟边界预测方法的主要思想和关键技术,并在对一类二维热传导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虚拟边界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及分析。最后总结了本论文所做的工作,并指出本课题领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总共分为六章,其内容如下:
第1章,主要介绍并行计算机的发展及分类,并行计算的基本理论及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2章,详细的介绍了PC机群系统的特点,机群环境并行算法的设计模式和并行计算平台MPI的通信模式。
第3章,介绍了MPI系统,详细的给出了在实际计算所使用的MPI机群系统的构造和配置过程,最后对两种常用的并行计算平台MPI和PVM在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第4章,讨论了多重网格算法和区域分解算法,介绍了这两种算法的理
武汉理_[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背景,给出了详细的算法描述。
第5章,讨论了基于虚拟边界预测的多重网格并行算法,对儿种不同的
虚拟边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和预测算法,最
后求解实际二维热传导问题中应用了此算法。
第6章,给出了本文的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展望。
本文得到了中英国际合作项目(批准号:英国皇家学会I又oyal Society
Q7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9773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批准号:60173046)的资助。
|
|
|
|
1 |
贺瑞容,吴恩华;物理场图形生成的多处理机并行算法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学报;1992年01期 |
2 |
曾泳泓,蒋增荣;GFT及离散卷积的并行算法及其实现[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93年01期 |
3 |
张可军;陈福接;;求解线性丢番图方程(组)的串、并行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3年01期 |
4 |
朱和;李晓梅;;计算几何与并行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3年03期 |
5 |
杨克复;;并行处理技术[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6 |
任春丽,徐甲同,王俊平;实对称三对角矩阵特征值的一种并行算法及实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7 |
徐娟,汪懋华;用于图象处理的小波变换并行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9年01期 |
8 |
董科军,刘让苏,郑采星,胡庆丰,何新芳;液态金属凝固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并行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年03期 |
9 |
杨克复,马忠胜;非线性优化的并行算法[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0 |
易法令,李庆华,杨薇薇;Delaunay三角剖分并行算法研究及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年04期 |
11 |
重剑无锋;;并行算法中指针转移技术解析[J];中文信息;2003年10期 |
12 |
陈静瑾,邓雅诺,马文龙,余宁梅;USB2.0中CRC码的并行算法及硬件实现[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3 |
陈宏建,陈崚,李开荣,陈莉莉;RAPWBN的矩阵乘法并行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23期 |
14 |
谭国律,陈博政;关于矩阵最优路径算法的探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年01期 |
15 |
周益民,孙世新,田玲;一种实用的所有点对之间最短路径并行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5年12期 |
16 |
李晓梅;吴建平;;Krylov子空间方法及其并行计算[J];计算机科学;2005年01期 |
17 |
李云强;;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算法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6年01期 |
18 |
隽志才;倪安宁;贾洪飞;李杰;;两种策略下的最短路径并行算法研究与实现[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年02期 |
19 |
王元元;曾建潮;谭瑛;;基于环形结构带缓存器模型的并行微粒群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年09期 |
20 |
唐俊奇;;多处理机中傅里叶变换的并行算法及实现[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