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米采矿船动力定位系统模糊控制器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海洋资源的开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研究的1000米采矿船主要用于开采位于水下1000-6000米的锰资源。由于传统的定位方法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无法适应新的作业环境的需求,所以该类型船舶就必须采用动力定位系统进行控制和导航。
动力定位系统可以使船舶利用自身的动力装置抵消风、浪、流对船舶的影响,在不采用锚泊系统的情况下,在海上保持一定的位置与方向,具有不受水深限制、高效率等优点,并且可以使得船舶实现精确的机动。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包括测量系统、控制系统、执行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控制系统是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核心。船舶动力定位过程的随机因素很多,是非线性过程,传统的PID控制是线性控制方法,难以对动力定位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而模糊控制方法式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非线性映射能力,适合于动力定位过程。
本文选用Thor.I.Fossen提出的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其非线性观测器和输出反馈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避免了传统船舶运动数学模型的线性化过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不同于其他动力定位船舶模糊控制器设计,本文采用基于高木—关野模糊逻辑系统的方法设计模糊控制器。相对于传统的Mandanni模糊模型,T-S模糊模型改变了控制器输出部分的隶属函数,使之变为输入量的线性组合。从而使得,T-S模糊模型在利用多输入/输出线性控制器控制复杂动态非线性系统场合效果非常理想。并且由于T-S模糊模型的结构更为紧凑而且表达方式更为高效,方便了自适应技术在模糊控制器中的应用。
一个T-S模型规则库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静态预测增益器或动态补偿器。这种基于规则的补偿结构也是用T-S模型描述系统的时候具有独特的优点。这种状态反馈结构被称为并行分配补偿(PDC)。这种补偿结构是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进行控制器分析和设计的基础。采用本结构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对模糊控制器进行定量的稳定性分析。
在选定模糊变量及其论域,制定模糊规则后,本文采用Matlab中的LMI工具箱对模糊控制器进行求解计算,并且设计出独特的利用观测器进行反馈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结构,并应用到控制系统仿真当中。
最后文章利用Matlab仿真工具箱对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并且对控制器进
行了稳定性分析,证明了控制器具有Lyapunov意义上的稳定性。
关键词:动力定位;模糊控制器;高木一关野模糊模型;并行分配补偿;线
性矩阵不等式;稳定性
|
|
|
|
1 |
李铁术;宋保维;;基于PID控制的模糊自适应动力定位技术[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2期 |
2 |
芮世民,朱继懋,黄根余;应用自适应模糊控制实施船舶动力定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3 |
姜延春;DP动力定位系统设计[J];广船科技;2001年02期 |
4 |
高捷,谭家华;浮式生产储油轮动力定位功率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10期 |
5 |
冯素梅,雷明;VS468型三用工作船动力定位/操纵杆系统[J];船电技术;2003年03期 |
6 |
杨凌轩,王晓辉;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在载人潜器动力定位中的应用研究[J];船海工程;2004年06期 |
7 |
吴斐文;;关于动力定位国际组织和标准综述[J];上海造船;2010年02期 |
8 |
王宗义,肖坤,庞永杰,李殿璞;船舶动力定位的数学模型和滤波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9 |
刘振明,潜伟建,夏志澜;基于参数自整定模糊控制的潜器动力定位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6期 |
10 |
王存款;惠晶;颜文旭;;基于T-S模糊模型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2期 |
11 |
肖本华,边信黔;动力定位自动区域保持控制策略研究[J];应用科技;2002年10期 |
12 |
王金萍,何希勤,张庆灵;基于模糊状态模型的连续系统控制器设计和稳定性分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3 |
潘光;杜晓旭;宋保维;毛昭勇;;水下航行器动力定位下的运动轨迹设计与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08期 |
14 |
季春群,J.E.W.Wichers;动力定位系统的控制方程及模型试验[J];海洋工程;1999年04期 |
15 |
黄建章
,李惠珍;3000吨级中国海监船动力定位系统方案的探讨[J];船舶;2002年06期 |
16 |
邢志伟,于开洋,王晓辉;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在ROV动力定位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机器人;2002年06期 |
17 |
孙武;动力定位系统规范介绍[J];中国船检;2002年09期 |
18 |
邵陆寿;戴之祥;韦韫;葛婧;李兵;朱德泉;;植保机械变量施药系统模糊控制器研究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11期 |
19 |
亢猛;王东风;韩璞;孙月亮;;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变速风力发电机组模糊控制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20 |
张相胜;潘丰;;均质机复合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