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中交换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EPON(Ethernet PON)是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的一种新技术。它旨在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具有成本低、兼容性好、技术成熟、可维护性强、业务功能灵活等特点,因此市场前景十分看好。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和二层组播技术是EPON接入网乃至其他所有网络中必不可少的应用之一。在接入网应用中,VLAN提供了终端用户类型的划分,减小了不必要的网络负载,改善了网络安全性能,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二层组播提供了对网络流量的有效控制,从而有效的节约系统带宽。
论文主要论述了EPON系统中软硬件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六章的篇幅介绍了EPON软件系统的实现细节,主要内容如下:
1.EPON系统中,不需任何复杂的协议,光信号就能精确地传送到最终用户;来自最终用户的数据也能被集中传送到网络。从EPON的系统结构出发,分析EPON系统构成和特点,重点介绍和分析了EPON的上下行技术,分析了嵌入式系统的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特点。EPON中的OUN和OLT都是典型的二层交换设备,分析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结构,给出了二层以太网交换机通用软件平台体系结构,并对IEEE802.1标准的关键协议进行了分析。
2.从分析ASIC的性能出发,给出EPON系统的关键部分OUN和OLT的硬件实现;系统的硬件环境包括:OUN和OLT控制CPU采用powerpc的处理器ppc8241,局端设备采用背板结构,提供多个PCI插槽,可以同时插多个OLT盘和业务盘。交换芯片采用Broadcom公司的两BCM5645和BCM5691,控制CPU通过PCI总线对交换芯片进行控制。
3.从需求出发,给出了EPON系统软件的整体构架。软件系统的设计主要涉及到操作系统中交换芯片驱动的移植,系统的管理实现等。详细分析了VLAN功能和二层组播功能以及用户配置的总体结构,设计了符合系统要求的相应数据结构和控制软件。在分析了不同二层组播的特点后,给出了系统二层组播的解决方案。测试表明,设计的软件系统工作正常,通过VLAN来解决的多运营商的接入符合和小区服务器的挂接满足预期的要求,同时通过二层组播来实现的多媒体服务符合用户的需求,运行良好。
|
|
|
|
1 |
左建;任艳;;EPON网络承载“我的e家”方案研究[J];电信科学;2008年09期 |
2 |
何兴,王志明;Ethernet-PON上行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5年01期 |
3 |
谢满红,胡保民;EPON的上行接入方式及关键技术[J];通信世界;2002年12期 |
4 |
韦毅梅,卢麟,王荣;EPON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J];光通信研究;2003年03期 |
5 |
徐辉,李凤堂,刘媛媛;EPON中的接入控制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24期 |
6 |
焦名圣;EPON的一种流量控制方法[J];光通信技术;2004年09期 |
7 |
高红,石旭刚,林盈盈,陈强;EPON中安全机制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4年09期 |
8 |
冯宇;对EPON的一些技术和应用的讨论[J];电信科学;2002年10期 |
9 |
陈苏妹;浅谈EPON技术及应用[J];电信技术;2002年05期 |
10 |
唐海峰,张瑞峰,李迎春,林如俭,黄骏;EPON MAC层相关技术研究[J];现代有线传输;2002年03期 |
11 |
贺辉,范戈;前向纠错技术在EPON中的应用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3年06期 |
12 |
敖立;EPON与GPON技术及产品比较[J];通信世界;2004年40期 |
13 |
刘冬,张崙,陈雪;EPON与GPON的综合比较[J];电信科学;2005年06期 |
14 |
谈宏华;最新的FTTH技术——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J];信息通信;2005年03期 |
15 |
钟瑾,张家树;一种基于固定长度的EPON动态带宽分配方案[J];中国数据通信;2003年07期 |
16 |
邓永红;无源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01期 |
17 |
郭勇,林如俭;EPON上行注册过程研究及仿真分析[J];光通信技术;2003年06期 |
18 |
刘云婷;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及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3年02期 |
19 |
江国舟,刘海,刘德明;EPON系统中软件子系统的功能与设计[J];光通信技术;2004年02期 |
20 |
张多英,李学易,刘伟平,李建东;EPON系统中的MPCP协议研究[J];应用光学;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