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内燃机冷却液缓蚀剂的应用研究

田洪祥  
【摘要】:内燃机冷却液一般由缓蚀剂、水和冰点抑制剂组成,用作内燃机冷却系统 的携热载体。随着内燃机强载度的提高,内燃机冷却系统的管路、水泵、特别 是湿式气缸套,常常存在穴蚀(又称空泡腐蚀和气蚀)现象。理论计算表明, 穴蚀过程中气泡破裂产生的微射流能产生数百个大气压的压力和上千度的高 温,机件受到机械和电化学腐蚀作用,二者协同作用时,对于铸铁机件所受到 的破坏比单一作用时大得多,所以缓蚀剂不仅应有减缓机件腐蚀的性能,而且 应有良好的减缓机件穴蚀的作用。 经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关于内燃机冷却液的规范,本文提出的内燃机冷却液 规范除了国内已经有的SH 0521-1999及JT 225-1996所列性能指标以外,针对 冷却液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提出还应该包含:冷却液的粘度要求;与橡胶 制件的相容性;抑制穴蚀性能;贮存稳定性等。 以铸铁试件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磁致伸缩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冷却液的 性能参数对穴蚀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腐蚀性离子的浓度以及不同化学试 剂等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了典型化学试剂抑制穴蚀性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在腐蚀水中的最大失重温度是60℃,在蒸馏水中的最大失重温度是70℃;随着 腐蚀水浓度的提高,穴蚀失重也逐渐提高;随着pH值由小到大,即水溶液由酸 性到碱性,穴蚀失重逐渐减少,当pH值为13时,穴蚀的失重很少;冷却液中 随着乙二醇或丙二醇浓度的增加,穴蚀失重逐渐减少;化学试剂对于铸铁的穴 蚀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无机盐如亚硝酸钠、钼酸钠减缓铸铁穴蚀的能力不如 有机羧酸盐如葵二酸钠和庚酸钠等有效。 本研究采用复配一元和二元羧酸技术所研制的冷却液缓蚀剂具有较好的性 能,有效抑制了冷却液系统的腐蚀和穴蚀,其机理在电化学方面是抑制金属的 阴极和阳极反应,在抑制机械破坏方面一方面是加入有机羧酸后,穴蚀产生的 气泡溃灭强度下降,另外一方面是铸铁机件表面与有机羧酸形成了有机膜,该 有机膜可有效抑制微射流的破坏。 所研制的冷却液防蚀剂在通过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在实际的铝制机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素宁,杨润生,邵天章,王建伟;内燃机冷却液温度异常的原因及处理[J];移动电源与车辆;2005年03期
2 张天红;;内燃机车冷却液的使用、管理与维护[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8年05期
3 包华辉;朱天一;孙旭日;;硅酸盐型汽车冷却液的研制[J];润滑油;2009年03期
4 吉国光;;保证发动机水垢酸洗质量的新方法[J];汽车维修;2008年08期
5 ;NL型乳化防锈油内燃机冷却液散热性能试验[J];内燃机车;1973年01期
6 田洪祥,严新平,曹跃云,郭文勇,孙斌;内燃机在用冷却液的监测试验研究[J];中国修船;2005年03期
7 赵国梁;汽车发动机长效冷却液的研究[J];石油商技;1999年02期
8 宋世红;殷立国;;新型双羧酸冷却液缓蚀性能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吉国光;;如何保证发动机冷却系水垢清洗的质量[J];商用汽车;2006年10期
10 钟维平;内燃机穴蚀原因及其防止[J];中国设备工程;2003年06期
11 田洪祥,严新平;国内外内燃机冷却水添加剂标准之比较[J];润滑与密封;2001年05期
12 吉国光;;如何保证发动机冷却系水垢的清洗质量[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6年03期
13 薛炳信;;内燃机液体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J];内燃机;1986年03期
14 余春松;郑波;;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与现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4期
15 张琦,陈华;内燃机的水垢处理及处理器[J];内燃机工程;1995年04期
16 陈华,樊路军,严骏;内燃机水冷系统除垢技术研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7 李红波;;机动车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J];物探装备;2006年S1期
18 ;141系列高效汽车冷却液[J];中国对外贸易;1994年12期
19 韩跃萌;内燃机冷却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J];港口科技动态;1998年05期
20 张铁柱,张洪信;内燃机冷却风扇温度控制液压驱动系统技术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坛;杨仲熙;肖雪兰;唐永帆;刘志德;;气液两相缓蚀剂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A];第二届石油石化工业用材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祝鸿范;周浩;蔡兰坤;张东曙;;复配银缓蚀剂及其电化学性能的比较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浦琮;陈月辉;李善君;周伟舫;;缓蚀剂对集成电路环氧塑封料耐蚀性影响的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4 王庆国;;汽车用防冻液中缓蚀剂探究[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玉芳;路民旭;李鹤林;朱雅红;白真权;;硫代磷酸酯缓蚀剂在金属表面成膜行为研究[A];第二届石油石化工业用材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立明;;盐水介质A_3碳钢缓蚀剂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宋诗哲;万小山;郭英;尹波;张德华;顾国英;李睿;武旭东;;磁阻法腐蚀监/检测技术应用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包华辉;朱天一;孙旭日;;硅酸盐型汽车冷却液的研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志培;;溴化锂溶液的缓蚀性分析及其现场调整[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娜;赵国伟;;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系统的摩擦学设计[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洪祥;内燃机冷却液缓蚀剂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兆文;重载车用柴油机缸盖内冷却水流动分析及强化传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吴震宇;内燃机故障诊断若干理论与相关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孙颖楷;内燃机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1年
5 董大伟;基于曲轴角振动诊断内燃机各缸作功状况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周斌;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内燃机排放性能建模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马贵阳;内燃机缸内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薛胜军;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技术的内燃机热工故障在线诊断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1年
9 李志敏;基于振动分析的内燃机主轴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张向军;内燃机摩擦学设计的设计方法研究——智能设计知识模型的应用与拓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宇;全有机型车用防冻液缓蚀剂配方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昀;咪唑啉型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3 刘艳霞;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制备及其缓蚀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4 穆振军;天然海水中低毒复合缓蚀剂性能与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邢娜;氢氟酸介质中不锈钢缓蚀剂的研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建虎;多功能化学清洗缓蚀剂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于建辉;新型咪唑啉酸洗缓蚀剂配方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孙平;混合动力公交中巴动力源的建模和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徐智策;锌锰干电池中缓蚀剂的研制与缓蚀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0 李志锐;基于电液驱动的内燃机无凸轮配气机构的设计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曾才豪赵三明;创新发展 再造内燃机百年辉煌[N];中国工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严峻 严盘成 通讯员 朱健美;一汽锡柴被授予内燃机“百年成就奖”[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依通;我国内燃机市场前景看好[N];中国电力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臧亚伟;机床工具 内燃机:共同驶入快车道[N];机电商报;2005年
5 记者 张毅;中国成为内燃机制造大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柏炜;实现从机床到内燃机的“骨牌效应”[N];机电商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胡启林;内燃机协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中国工业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胡启林;内燃机公共技术平台已现雏形[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郭宇;内燃机行业受益重卡受累轻卡[N];中国工业报;2010年
10 记者 甘丰录 张银炎;内燃机协会搭建船机行业服务平台[N];中国船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