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水溶胶体系的稳定性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摘要】:当尺寸在1~100nm时,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粒子有独特的生物学活性。例如,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AP纳米溶胶能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而对正常细胞相对较弱影响。然而,HAP纳米粒子水溶胶的分散稳定性很差,HAP纳米粒子水溶胶放置一段时间后就有沉淀形成,这就是纳米粒子的团聚从而导致HAP纳米水溶胶形成不均一的悬浮液。HAP纳米粒子团聚不利于对HAP水溶胶的进一步研究,更不能把这种非均匀分散的HAP纳米粒子作为静脉注射用药物。本课题的目的就是研究HAP纳米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其改性后的HAP纳米溶胶的血液相容性。在实验中,HAP纳米粒子合成是通过以Ca(OH)_2和Ca(H_2PO_4)_2·H_2O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研究了这种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级HAP溶胶的特点及其制备条件和过程。在实验中,通过对HAP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并且研究了多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多聚电解质作为分散剂的稳定机理。实验结果显示,反应时的离子强度、超声时间、pH值和稳定剂的加入量及其分子量是影响HAP水溶胶稳定性、HAP结晶完整性、粒度和粒度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各种因素,可以制得均分散的HAP水溶胶。实验也分析和对比研究了各种分散剂,发现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AA-Na(聚丙烯酸纳)对HAP纳米粒子有较好的分散稳定作用。
实验用冷冻干燥法得到HAP粉末,通过使用Zeta电位粒度仪、XRD和TEM对所制得HAP纳米粒子表征,结果显示这种制备方法得到的HAP纳米粒子是小棒状或针状,尺寸在20~80nm之间并且尺度分布狭窄,其在水介质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呈透明胶体状。HAP粒子Zeta电位随水溶胶的pH值和稳定剂的加入量的改变而改变。Zeta电位是纳米水溶胶体系稳定性的标志,实验制得的高分散的HAP水溶胶,HAP粒子的Zeta电位大约在-33mV。这些说明通过对HAP粒子表面改性后,HAP水溶胶体系稳定。
通过体外溶血试验和血淋巴细胞毒性试验来评价HAP-sol的血液相容性。采用MTT比色法评价羟基磷灰石溶胶对培养的淋巴细胞的细胞形态、生长和细胞相对增殖率,以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发现,羟基磷灰石溶胶对淋巴细胞的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这说明高分散稳定的HAP-sol与淋巴细胞直接接触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18.08
|
|
|
|
1 |
任俊,卢寿慈;固体颗粒的分散[J];中国粉体技术;1998年01期 |
2 |
张宇,刘家祥;颗粒分散[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
3 |
任卫,曹献英,冯凌云,江昕,贾莉,姬钢,李世普;纳米羟基磷灰石合成及表面改性的途径和方法[J];硅酸盐通报;2002年01期 |
4 |
邓祥义,胡海平;纳米粉体材料的团聚问题及解决措施[J];化工进展;2002年10期 |
5 |
刘维平,邱定蕃,卢惠民;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年12期 |
6 |
李泉,曾广赋,席时权;纳米粒子[J];化学通报;1995年06期 |
7 |
夏志国,刘云;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05年04期 |
8 |
廖其龙,徐光亮,周大利,尹光福,郑昌琼,李晓东;水热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及其结构表征[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年03期 |
9 |
张伶俐,朱蔚精,谭言飞,屈树新,张兴栋;生物材料溶血性标准化评价方法比较:溶血率法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1期 |
10 |
张士成,李世普,陈芳;磷灰石超微粉对癌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
|
|
|
|
1 |
邹超贤;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2000年01期 |
2 |
刘静峰,田德余,贾跃全;超微细Cu_2O对改善RDX/AP/HTP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作用[J];含能材料;1996年02期 |
3 |
刘静峰,田德余,邓鹏图;超微细 Cu_2O 对 RDX/AP/HTPB 推进剂组分热分解特性影响的研究[J];火炸药学报;1998年02期 |
4 |
张文敏,刘强,汤勇铮;添加剂对微波法制备均分散α-Fe_2O_3纳米粒子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2期 |
5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张萍,张云,龚家竹;纳米TiO_2的特性[J];四川有色金属;2002年03期 |
6 |
彭少方,张昭;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金属粉的几点考虑[J];四川有色金属;2003年02期 |
7 |
任成军,李大成,钟本和,周大利,刘恒,龚家竹;影响TiO_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及提高其活性的措施[J];四川有色金属;2004年04期 |
8 |
钱翼清,赵平,王卫华;烷基化纳米SiO_2/MMA乳液聚合物及其对PC的改性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1期 |
9 |
赫丽华,宁荣昌,孔杰;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增强增韧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4期 |
10 |
王孝军,杨杰,龙盛如;纳米材料及其在工程塑料改性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10期 |
|
|
|
|
|
1 |
何创龙;黄争鸣;韩晓建;刘玲;胡影影;张彦中;;同轴射流技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6期 |
2 |
李新勇,李树本;纳米半导体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1996年03期 |
3 |
安林红,王跃;纳米纤维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01期 |
4 |
王仲妮,李干佐,张高勇;表面活性剂缔合结构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微乳液、囊泡体系[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11期 |
5 |
王海亭,陈磊,金雪玲,朱海涛;羟基磷灰石(HAP)材料在生物材料中的研究与开发[J];山东陶瓷;2002年02期 |
6 |
南开辉;王迎军;;复合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
7 |
张磊,杨松,葛志强,储结根,元英进;重组α-2b干扰素缓释微囊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过程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
8 |
邓凯顺,顾兰智;冷冻干燥工艺的原理及应用[J];河北化工;2004年01期 |
9 |
李爱民,孙康宁,尹衍升,卢志华,王振光,毕见强;生物材料的发展、应用、评价与展望[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3期 |
10 |
潘淑菊,张君仁,庞华,李学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莫唑胺含量及光照稳定性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
|
|
|
|
1 |
刘德宝;陈民芳;沈荣臻;;羟基磷灰石的形态结晶控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
|
|
|
|
|
1 |
任俊,卢寿慈;在水介质中分散剂对微细颗粒分散作用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2 |
欧忠文,徐滨士,马世宁,乔玉林,张伟;纳米材料在表面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表面工程;2000年02期 |
3 |
陈庆春;工业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纳米结构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J];日用化学工业;2001年02期 |
4 |
陶玉钢,毛培坤,崔正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1年06期 |
5 |
续浩,康保安,张明慧,胡翠英;微乳法制备α-氧化铝超细粒子及结构表征[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4期 |
6 |
李玲;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氧化铅粉体合成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4期 |
7 |
方云,杨澄宇,陈明清,蒋惠亮;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Ⅰ)——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简介[J];日用化学工业;2003年01期 |
8 |
孙继红,范文浩,吴东,孙予罕;溶胶-凝胶(Sol-gel)化学及其应用[J];材料导报;2000年04期 |
9 |
宋彩霞,王德宝,古国华,傅洵,胡正水;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2年09期 |
10 |
刘羽,钟康年,胡文云;溶胶-凝胶法合成条件与羟基磷灰石特征的关系[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