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电动车车身造型设计
【摘要】:
电动车是人造物、是为人们解决特殊问题的,它在奥运会上的使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奥运会上的交通问题,而且在于探求一种解决产品-人-环境之间的问题的方案。同时借助奥运的宣传优势,能够促进电动车的普及,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电动车由于自身特有的技术结构,其造型设计与传统汽车有一些不同,但是在一些法规和常识上是一致的。其设计力求电动车的造型符合奥运的主题,与城市环境完美的结合。
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奥运和电动车的现状,以及部分国家电动车造型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奥运电动车设计的一个理论支持。从设计原则到生产技术分析奥运电动车设计生产的可行性,从设计理论到设计实践分析。同时提出奥运电动车之美在于其和谐性。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结合北京奥运电动车进行电动车设计实践,分析车身造型设计中的各个元素及部分细节设计,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应用于北京奥运的电动车。
本文重点提出并分析电动车之美。它的美不仅表现在外,同时存在于其内容。奥运电动车的造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看到造型与人、与社会、与环境,造型与功能,造型与意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从原点出发、从原理性学科出发,系统地把握电动车车身造型。
|
|
|
|
1 |
赵磊;;煤矿用电动车辆驱动系统分析[J];陕西煤炭;2009年06期 |
2 |
刘文琳;;电动车辆用新型蓄电池[J];电工技术;1981年06期 |
3 |
范文献;;国外研制成电动车辆新的动力源——超级电池[J];今日科技;1986年12期 |
4 |
王晨;;浅谈电动车辆[J];电气时代;1989年09期 |
5 |
魏梓栋;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动车国际会议——访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教授[J];信息系统工程;1999年11期 |
6 |
孙惠;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在汕头召开[J];中国标准化;2000年03期 |
7 |
王友义;普及电动车辆的途径[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0年05期 |
8 |
郑祖庆;“电动车”热[J];城市公用事业;2000年02期 |
9 |
王静;电动车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汽车运用;2000年07期 |
10 |
张汝华,曲宏宇,王浩;微型电动车进入城市家庭的可行性分析[J];世界汽车;2000年02期 |
11 |
张琦,谢庆华,蒋耀军;电动车辆能源系统智能化放电控制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期 |
12 |
李振玲,商国华;21世纪电动车用电池发展趋势[J];城市车辆;2001年02期 |
13 |
鲁琪;电动车的发展[J];陕西汽车;2001年02期 |
14 |
李振玲,商国华;21世纪电动车用电池的发展与展望[J];摩托车技术;2001年01期 |
15 |
吴铁庄,周存璋;电动车辆调速控制器结构及工作原理[J];起重运输机械;2002年02期 |
16 |
徐钊,张荣;电动车动态测试仪表的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2年01期 |
17 |
王作函
,肖超;电动车 高端产品何时唱主角——记2002年中国(北京)国际电动车展览会[J];商用汽车;2003年01期 |
18 |
陈清泉;电动车的现状和趋势[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年01期 |
19 |
郭航,马重芳,汪茂海,贾杰林;燃料电池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在电动车辆上的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1期 |
20 |
雪红;“稀土永磁电动车辆”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J];稀土信息;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