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理视角的中国公立高校权力整合机制研究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综合、比较分析、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政治学、组织行为学、现代领导科学、公共治理、利益相关者等基础理论,从高校治理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通过研究,旨在实现高校内部权力整合机制,构建相对系统科学合理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体系。本论文的研究对高校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基础理论部分。首先对论文所涉及的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及其各种权力的主客体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界定。运用政治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现代领导科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治理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为论文进一步展开研究给予理论上的支撑。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能够启迪新的研究思路,从不同的视角研究问题,使论文的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
论文通过对国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系统阐述了国外大学学术权力的历史演变,对国外大学典型的欧洲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对国外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国外大学典型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建立具有启示作用。
论文通过对高校内部权力资源配置的成因进行剖析,阐述了中国高校内部权力资源配置的历史发展进程,并对当前高校内部权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高校内部学术人员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重建高校内部权力资源配置的动因。
高校内部权力的冲突、协调与互动在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存在的矛盾与冲突进行深刻剖析,说明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三种权力必须进行协调和平衡,并形成三种权力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对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新内涵及高校党委领导下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详细分析,为建立高校权力博弈论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明确了高校建立权力博弈模型的可能性,对高校权力博弈模型主体进行了基本假定,并分别对“强弱弱”权力结构、“强强弱”权力结构及“强强强”权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表明,中国公立高校必须构建“强强强”的权力结构模型,才能更为有效的发挥高等学校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最终实现高校和谐的发展。
最后,本文对高校内部权力治理模式及其整合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阐述了高校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整合的必然性,提出了高校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重组及其原则,高校内部权力资源配置整合的途径,并提出了高校应该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高校权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