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研究
【摘要】:
介质阻挡放电(DBD)是一种在大气压下获得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有效手段,能够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已经成为低温等离子体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影响介质阻挡放电的参量有:放电电压、放电频率、放电间距、气流、电极结构等,其中电极结构对介质阻挡放电的影响十分重要。
本文结合介质阻挡放电和电晕放电特性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电极结构:锥齿电极结构。首先回顾了等离子体发展概况及其应用,叙述了几种放电结构的最近进展;介绍了放电基本理论及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原理。其次利用CCD数码相机图像采集和波形采集等方法对锥齿电极和平板电极的放电形貌和放电波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对电极结构参量例如锥齿间距、锥齿高度、锥齿角度和其它参量例如气隙距离、外加电压、电介质厚度产生的电场进行模拟。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放电形貌中可以看出锥齿电极结构的起始放电电压低,在相同条件下锥齿电极产生更强的电场。(2)从放电波形中可以看出锥齿电极在一个周期性内具有不对称性,脉冲的位置基本不变,表明放电更稳定。对锥齿尖端附近产生的电场强度的模拟结果表明:锥齿电极形成的峰值电场强度远高于平板电极;存在一个合适的锥齿间距,产生的电场强度最大;锥齿高度越小,产生的电场强度越大;锥齿角度越小,产生的电场强度越大;气隙距离越小,产生的电场强度越大:外加电压和电场强度几乎是正比关系;电介质厚度越小,产生的电场强度越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O461;O53
|
|
|
|
1 |
徐传骧,刘辅宜;工程电介质本世纪的进展与21世纪的发展热点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年04期 |
2 |
方志,邱毓昌,王辉,孙岩洲;介质阻挡放电的电荷传输特性研究[J];高压电器;2004年06期 |
3 |
李国锋,吴彦,王宁会;线—板式脉冲电晕放电系统研究[J];高电压技术;1999年01期 |
4 |
孙岩洲,邱毓昌,丁卫东;电源频率对介质阻挡放电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2年11期 |
5 |
王晓臣,朱益民;多针对板式负电晕放电电极间距确定[J];高电压技术;2003年07期 |
6 |
张芝涛,白敏菂,周晓见,白希尧;强电离放电产生臭氧等离子体过程及其应用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04期 |
7 |
王辉,方志,邱毓昌,孙岩洲;介质阻挡放电等效电容变化规律的研究[J];绝缘材料;2005年01期 |
8 |
罗毅,方志,邱毓昌;材料性质对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J];绝缘材料;2003年04期 |
9 |
汤争光,朱联锡,邹四维,卢虹;一种处理烟气的新方法──脉冲电晕等离子法[J];四川环境;1995年03期 |
10 |
孙鼎文;紫外辐射(一)——紫外辐射的主要效应及紫外辐射源[J];现代计量测试;1999年03期 |
|
|
|
|
|
1 |
缪锦来,石红旗,李光友,王波,韩丽;赤潮灾害的发展趋势、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3期 |
2 |
解凌云,丁然;移相控制软切换PWM开关电源设计[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3 |
吴开源,黄石生,李阳,陆沛涛;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及其应用[J];半导体技术;2004年03期 |
4 |
魏维伟,李杰;一种野外使用的电子引信感应装定器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2年06期 |
5 |
欧阳吉庭;曹菁;何锋;;共面型介质阻挡放电的击穿特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6 |
朱益民;孔祥鹏;张曼霞;孙培廷;;多针对板电晕放电中针尖半径对伏—安特性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7 |
张秉仁,林君;TEM-2型瞬变电磁法发射机中的过流保护技术[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8 |
刘念洲,刘晓林,王坚强;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J];船电技术;2004年02期 |
9 |
严立,朱新河,徐久军,秦艳,杨毅,高玉周;常压等离子体渗氮主要工艺参数分析[J];材料保护;2002年04期 |
10 |
秦明礼,曲选辉,段柏华,汤春峰,何新波;可加工AlN-BN复合陶瓷的制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11期 |
|
|
|
|
|
1 |
周富强,张广军;视觉检测中高速图像采集技术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2 |
张海峰;庞其昌;陈秀春;;高压电晕放电特征及其检测[J];电测与仪表;2006年02期 |
3 |
李雷鸣,张焕春,张波;一种基于FPGA的图像中值滤波器的硬件实现[J];电子工程师;2004年02期 |
4 |
孔祥刚,诸静,阳涛;SAA7113H在视频采集接口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03年12期 |
5 |
尹业宏,王涛,陈颖;基于FPGA的图像预处理滤波算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4年05期 |
6 |
李尔宁,刘延冰,沈悦;电晕放电若干特性的探讨[J];高压电器;1998年06期 |
7 |
张洁;紫外告警设备的组成及工作特点[J];航天电子对抗;2002年05期 |
8 |
白建辉,胡非,王庚辰;太阳紫外辐射在大气中衰减的探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年04期 |
9 |
张晓健;视频解码芯片SAA7113的初始化与控制[J];电子设计应用;2003年08期 |
10 |
付伟;紫外侦察告警技术的发展现状[J];应用光学;1999年05期 |
|
|
|
|
|
1 |
张芝涛,白敏冬,韩慧,初庆东;制取高浓度臭氧水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2 |
孙岩洲,邱毓昌,丁卫东;电源频率对介质阻挡放电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2年11期 |
3 |
赵纯,何正浩,李劲;气体放电臭氧发生器的研究进展[J];高电压技术;2002年11期 |
4 |
蔡忆昔;王军;刘志楠;赵卫东;吴江霞;王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器的负载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6年10期 |
5 |
储九荣,徐传骧;高聚物光纤的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
6 |
罗毅,方志,邱毓昌,王辉;介质阻挡放电影响因素分析[J];高压电器;2004年02期 |
7 |
李谦,宁成,周文俊,李劲;脉冲供能集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为一体的机理[J];环境保护科学;1995年01期 |
8 |
孙亚兵,任兆杏,何于江;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三废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7年05期 |
9 |
钟理,KuoC.H.;废水中甲苯的臭氧氧化动力学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
10 |
白希尧,依成武,张芝涛,白敏冬,邵志勇,张艳玲;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分解有害气体SO_2和NO_x[J];环境科学;199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