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构软件自适应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部署在Internet上,由于网络平台与传统计算机软件平台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促使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从静态、封闭逐步转向动态、开放。如,计算实体的种类增多;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受到资源限制等。并且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越来越高。从而管理和维护软件系统的负担剧增,为了降低负担,人们考虑让软件系统能够自我维护、自我管理、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即软件系统具有自适应性。据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有关网构软件自适应方面的研究。
本文针对如何实现自适应性的网构软件的方法这一主题,给出了具体实现网构软件自适应的系统化方案。首先介绍了网构软件的概念及其自适应的研究内容,得出了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构软件自适应方法。详细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作动态演化时的构件实现、管理等,SA模式和SA风格的相关理论。然后深入研究了网构软件自适应方法的实现。从网构软件自适应方法的结构设计入手,探讨了以往两种结构设计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得出了本文的结构设计方法。在考查了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已有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元胞自动机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行为建模,实施网构软件的自适应操作,避免利用中间件带来的复用性不高的问题。也是首次将元胞自动机引入自适应中,扩展了元胞自动机的应用领域,为网构软件的自适应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提出了适合分布式环境特点的三层监控机制,事件-规则-动作的触发设施,完成不良模式的自动检测,不再需要管理员事先建立不良模式和良好模式模型;提出了不良模式库的管理措施,对不良模式进行标准化管理,方便自适应操作;提出了不良模式的匹配方法,找到应用系统中的真正不良模式;提出了元胞自动机的具体实施自适应过程,将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调整映射到元胞自动机中,实施自适应操作。
最后以两个具体实例,从不同角度演示了整个自适应操作的实施过程,表明了本文的自适应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
|
|
|
1 |
张海攀;杨佳;;人事信息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2期 |
2 |
李岩芳,张仁龙;基于分层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在日立ERP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3 |
梅宏,陈锋,冯耀东,杨杰;ABC: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J];软件学报;2003年04期 |
4 |
王霞俊;;浅谈软件体系结构[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5 |
杨千帆;刘孟仁;;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可复用构件的组装[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年03期 |
6 |
吴晨;基于软件体系结构信息平台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11期 |
7 |
吕明琪;薛锦云;胡启敏;;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可复用构件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01期 |
8 |
李娟;陆际光;;分布式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开发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9 |
李云飞;陈小平;;一种可复用虚拟仪器软件的设计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02期 |
10 |
郭禾,陈锋,杨志豪,王宇新,孙媛媛;一个有较高可适应性的通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模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03期 |
11 |
刘韶涛,余金山;用例驱动的软件体系结构构建[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2 |
钟德明,刘斌,阮镰,王轶辰;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平台软件复用性研究[J];测控技术;2004年06期 |
13 |
庞国梁;江光杰;;软件复用研究综述[J];军事通信技术;2003年02期 |
14 |
桂勋;刘志刚;钱清泉;;一种具有良好扩展性的电力系统通用分析软件体系结构研究[J];继电器;2008年11期 |
15 |
赵鹏,孔德华;软件体系结构描述中连接子实现机制的研究[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
16 |
郭宏;基于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J];山西电子技术;2004年02期 |
17 |
黄晓冬,何友,徐俊艳;一种基于HLA的弹性软件框架及其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1期 |
18 |
陈锋,郭禾,杨志豪,柯耀,张卫红,胡艳华;水泥生产行业信息系统集成软件体系结构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年03期 |
19 |
张玮玮;;软件构件及其演化[J];福建电脑;2007年07期 |
20 |
李伦;用电营业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