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米复合热电材料热电与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近年来,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复合结构热电材料,在提高热电材料ZT值以及力学性能方面有着光明的前景。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中温热电材料CoSb3是热电材料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采用P型热电材料CoSb3作为基体,两种不同的纳米颗粒(纳米α-Al2O3,单壁碳纳米管)分别作为夹杂第二相,利用固相反应、球磨混合以及SPS烧结工艺制备出纳米颗粒分散均匀,致密度较好的纳米/微米复合热电材料,重点研究这两种不同的纳米颗粒对CoSb3热电材料热电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对于纳米α-Al2O3掺杂P型CoSb3复合材料而言,当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6wt%时,气孔率相比无掺杂材料有所减小。少量的纳米颗粒可充分填充到微米CoSb3颗粒之间的空隙中,使致密度得到提高。热电测试结果显示:与无掺杂材料相比,随着纳米α-Al2O3含量的增加,复合热电材料电导率降低,Seebeck系数增大,热导率大幅度降低,而ZT值基本保持不变。力学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纳米α-Al2O3的掺入,诱发了穿晶断裂。材料的破坏机制由纯CoSb3的沿晶断裂改变为穿晶断裂,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但对模量几乎没有影响。当纳米α--Al2O3的含量达到1wt%时,材料抗压缩强度和抗弯强度最大,分别达到了632.67Mpa和179.70Mpa,相对无掺杂而言分别提高了42.7%和52.0%。
在P型CoSb3中掺杂少量单壁碳纳米管(SCNT),由于碳纳米管呈纤维丝状,混合难度加大,致密度大大降低。同时球磨混合过程中材料极易被氧化,少量的SCNT掺杂导致P型CoSb3转变成N型,电导明显降低。而当SCNT含量为3wt%时,复合材料在高温时却有N-P型转变。SCNT的掺杂导致复合材料热导率大幅度降低。当掺杂量仅为1wt%时,相比无掺杂材料其室温下的热导率下降了34%。因此少量SCNT掺杂使得复合材料ZT值略有降低,但影响不大。由于碳纳米管具有极好的力学性能,少量的掺杂致使纤维丝状的SCNT包裹着CoSb3颗粒,有助于提高CoSb3的断裂韧性。当SCNT含量为0.5wt%时,复合材料断裂韧性达到最大1.7MPa*m1/2,相对无掺杂材料而言有13%左右的提高。
在基体热电材料CoSb3中掺杂少量的纳米颗粒,在不影响热电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其机械强度。不过本论文中的实验制备工艺还有待改善,以获得热电性能与力学性能更好的纳米/微米复合热电材料。
|
|
|
|
1 |
李洪林,苟立,冉均国;纳米Bi_2Te_3基热电材料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05年02期 |
2 |
王伟;虞午二;陈慧;;纳米阻燃性背面胶的研制[J];宁波化工;2004年Z1期 |
3 |
温爱玲;王生武;杨军勇;任瑞铭;;高能喷丸表层纳米化对纯钛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7年04期 |
4 |
钱晓静;黄国强;林波;;Mg-Ni系贮氢合金的改性[J];稀有金属;2008年01期 |
5 |
张磊;孟国哲;张涛;邵亚薇;王福会;;利用随机方法研究纳米化对纯锌点蚀行为的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9年02期 |
6 |
宿太超;马红安;李小雷;李尚升;于凤荣;田永君;贾晓鹏;;高温高压合成热电材料AgPb_(18)SbTe_(20)的电学性能(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7 |
刘战伟;吴剑;王仲民;;纳米贮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
8 |
朱文,杨君友,崔昆,张同俊;热电材料在发电和制冷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
9 |
朱铁军,赵新兵;β-FeSi_2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及测试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
10 |
周洋;王广胜;贾艳春;李健;邓元;;Bi_2Te_3片式阵列的制备及生成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
11 |
韩靖;盛光敏;胡国雄;周小玲;颜婧;;0Cr18Ni9Ti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层的组织和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11期 |
12 |
侯莹;魏丽乔;张利;刘常盛;许并社;;壳聚糖改性及抗菌胶乳制备[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0年05期 |
13 |
张忠模;;日本以电解水的方式用绝缘体成功制备出热电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
14 |
钟宁;徐山清;闵娜;温春生;金学军;戎咏华;;共析钢经表面研磨处理后微观组织的演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
15 |
;药物及微量元素的纳米化技术[J];技术与市场;2006年12期 |
16 |
张文杰;赵秀娟;任瑞铭;杨德新;张罡;黄贺;;纳米化对1Cr17不锈钢耐高温氧化的影响[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7 |
危亚辉;张翔宇;欧阳红勇;周新东;彭美勋;;纳米界面结构氢氧化镍的制备及其电性能[J];矿冶工程;2009年03期 |
18 |
赵新兵,朱铁军,李伟文,邬震泰;含稀土硅化铁热电材料的电学性能初探[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5期 |
19 |
李伟文,赵新兵,朱铁军,曹高劭;Fe-Co-Si-Cu热电材料的输运特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8期 |
20 |
吴炳尧;梅本富;;Fe_(33)Si_(67)热电材料机械合金化的相变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