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损伤数值模拟
【摘要】:
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破坏形式的研究日渐完善。从细观损伤力学角度分析,复合材料层合板破坏分为面内破坏和层间破坏,如面内的纤维断裂,层间的分层、子层屈曲等。统计资料表明,在各种损伤破坏中,分层失效约占60%。无论是单调静态还是疲劳荷载加载,分层的产生和扩展都会显著地降低复合材料结构的强度,甚至对结构造成灾难性的毁坏,从而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分层是复合材料最为严重的一种破坏形式。所以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损伤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损伤的数值模拟,主要有两种建模方法:一种是基于损伤力学的模型;另一种是基于断裂力学的模型。损伤力学模型在层间引进界面元。分层界面的行为由界面处的张开位移与张力的关系控制。应力-相对位移曲线围成的面积等于临界能量释放率。由于微观裂纹和孔隙的扩展,能量发生耗散。分层前缘处的网格精度要求比断裂力学模型的低,也不需要重新划分网格。损伤力学模型建模方便,无需预先定义裂纹。
本文选用损伤力学模型建模,采用界面元模拟分层界面,壳单元模拟层合板。为防止层合板的子层穿透,分层界面施加接触约束条件。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含初始分层损伤的层合板损伤在拉压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对于层合板受拉伸荷载作用的情况,本文考察了界面刚度、初始分层长度、非中面对称分层和分层界面铺层对层合板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刚度对分层扩展的影响不大;初始分层长度只在分层扩展以前的加载阶段对层合板的力学性能有影响,而对分层扩展阶段影响甚微;对于非中面分层,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含非对称分层损伤的层合板的破坏强度的理论公式,理论预测值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吻合得较好。对于层合板受压缩荷载作用的情况,考察了初始分层面积大小、不同铺层和非中面对称分层等因素对板中分层损伤的扩展和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称分层时,随着分层面积增大,层合板由整体屈曲向局部屈曲过渡,而屈曲荷载和破坏荷载变化小;压缩荷载方向的等效弹性模量对屈曲和破坏荷载影响大;随着分层逐渐靠近层合板表面,屈曲模式逐渐由整体屈曲向混合屈曲过渡,屈曲荷载快速降低,但破坏荷载则缓慢降低。
|
|
|
|
1 |
胡列,姜节胜;一种含分层复合材料层合板高阶理论及有限元模型[J];航空学报;1992年09期 |
2 |
冯培峰,赵承杰,李海涛;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性能测试控制程序的编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年03期 |
3 |
孙先念,陈浩然,陈绍杰;含椭圆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前缘接触效应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04期 |
4 |
郭兆璞,陈浩然;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压缩强度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
5 |
佟景伟,谢马岳,王世斌,沈珉,P.Priolo,F.Aymerich;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数值分析与实验[J];实验力学;2000年02期 |
6 |
孙先念,陈浩然,苏长健,刘相斌;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剩余压缩强度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
7 |
洪明,陈浩然;含层间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响应研究(英文)[J];船舶力学;2000年06期 |
8 |
何录武,李乐;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高阶理论[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9 |
黎胜,赵德有;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几何对结构声传输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1年02期 |
10 |
韩省亮,李旭之,于良,韩小平;复合材料层合板动态断裂韧性与损伤扩展的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
11 |
杜忠华,赵国志,王晓鸣,欧阳春;复合材料层合板抗弹性的工程分析模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1期 |
12 |
岑松,龙驭球,姚振汉;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的新型复合材料层合板单元[J];工程力学;2002年01期 |
13 |
陈浩然,刘远东;考虑破坏过程含损复合材料层合板动力响应[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4 |
李庆华,张剑,孙国钧;含分层损伤大层数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热效应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3年01期 |
15 |
胡伟平,孟庆春,张行;受分布载荷复合材料层合板应力分析的一般理论[J];复合材料学报;2003年04期 |
16 |
叶敏,吕敬,丁千,张伟;复合材料层合板1:1参数共振的分岔研究[J];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
17 |
王瑞,郭兴峰,王广峰;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I型层间断裂特性[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
18 |
齐红宇,温卫东,孙联文;带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理论研究[J];材料工程;2004年03期 |
19 |
刘兴秋,郭永良,万志敏;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微观损伤机理[J];物理测试;2004年02期 |
20 |
尤风翔,郝庆东;复合材料层合板随机参数结构的响应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