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及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摘要】:杜仲籽具有降压、抗氧化、抗衰老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其主要功能性成分为杜仲籽油。因此,杜仲籽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试验表明杜仲籽油含量为28.5%左右。并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杜仲籽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并对提取出来的杜仲籽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从而开辟出一条开发利用杜仲籽油的新路径。
本研究采用水酶法提取杜仲籽油。杜仲籽首先经过65~70℃的温度进行烘干,使原料的水分含量≤5%,然后对原料进行粉碎。粉碎过后的原料过40目筛,然后用料液比为1:3[m(杜仲籽):V(无水乙醇)]的无水乙醇浸泡12h,以便综合利用其中的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等物质。离心所得的原料进行酶解,以杜仲籽油的得率及油脂品质为指标,对所用酶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酶解pH值及酶解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化实验,从而优化出了水酶法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采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在料液比为1:10[(m(杜仲籽):V(水)]、酶添加量(原料含量的百分比)为1%、温度为55℃、pH值为8.5、酶解时间为3h的条件下酶解一次,油脂的得率稳定在81%左右,所得杜仲籽油黄色,清澈、透明,具有杜仲特有的自然清香,油脂的过氧化值在2.90mmol/ml左右、酸价在0.16mgKOH/g左右,水分含量在0.16%左右。
本研究拟采用喷雾干燥微胶囊化法对杜仲籽油进行处理,以延长其保质期,保存其功效及风味。以微胶囊化效率及微胶囊油脂的品质为指标,对壁材的选择、芯材壁材比例、乳化液固形物含量、均质压力、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及喷雾干燥出风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化实验,优化出杜仲籽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采用麦芽糊精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壁材(其比例为2:3)、芯材:壁材为1:1、乳化液中固形物的含量为20%、均质压力为35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80℃及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85.7%,所得到的微胶囊呈现乳白色,微胶囊细腻,颗粒大多呈球形,且微胶囊囊壁光滑、干燥,其过氧化值在5.0mmol/ml左右,酸价在0.7mgKOH/g左右,水分含量在1.8%左右。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S225.1
|
|
|
|
1 |
黄友谊,冀志霞,杨坚;杜仲茶的化学成分与保健功能[J];蚕桑茶叶通讯;2001年04期 |
2 |
赵德义,徐爱遐,张博勇,张鞍灵,张康健;杜仲籽油与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1期 |
3 |
薛程远,曲范仙,刘辉;杜仲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4 |
;桃叶珊瑚甙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年05期 |
5 |
;杜仲叶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甙、京尼平甙酸)的季节变化[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年02期 |
6 |
黄武光,曾庆卓,潘正兴,唐继坤;杜仲叶冲剂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研究[J];贵州医药;2000年06期 |
7 |
王俊丽,陈丕铃,朱宝成;杜仲氨基酸成份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8 |
王俊丽,陈丕铃,朱宝成;杜仲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9 |
林丽洋,贺英菊,罗巍伟,莫毅,陈艳,闫根全;增强绿原酸水溶液稳定性的方法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
10 |
杜红岩,赵戈,卢绪奎;论我国杜仲产业化与培育技术的发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0年05期 |
|
|
|
|
|
1 |
谢卫华;杜仲繁殖与培育[J];安徽林业;2000年06期 |
2 |
闫玉霄,沈兰萍;微胶囊缓释性能的理论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纺织;2002年04期 |
3 |
张建君,朱美文,于恩平,张泽廷;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夹带剂作用的研究[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4 |
王丰俊,王建中,王宪昌,王建军;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核桃油工艺条件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5 |
樊莉,张亚刚,马莉,文彬,吾满江·艾力;尿素包合法及其在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6 |
叶文峰,陈新,刘秀娟,孙凌峰;杜仲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7 |
彭秦南;从棉籽油制备高纯度亚油酸甲酯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0年02期 |
8 |
王利华,霍贵成;ω-3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学作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9 |
王喜泉,孙树坤,赵英;微胶囊技术生产粉末油脂[J];大豆通报;2000年02期 |
10 |
于世涛,吕丽,徐秀桂,杨毅;用酯交换提高月见草油中γ-亚麻酸含量工艺路线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