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双孢蘑菇重金属残留量及其污染源初步研究
【摘要】:从湖北省双孢蘑菇主产区采集双孢蘑菇子实体样品19份,覆土样品19份,培养料样品19份,生产用水样11份,分析了湖北省双孢蘑菇子实体中重金属残留量,并对子实体中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品种、不同重金属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培养菌丝体富集重金属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子实体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铅0.93mg/kg,镉0.24mg/kg,汞0.10mg/kg,砷0.029mg/kg,均低于国家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表明重金属含量总体上是合格的。但有71%样品中铅含量和14%样品中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在抽检的覆土样品中,四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铅48.5mg/kg,镉0.064mg/kg,汞0.039mg/kg,砷2.73mg/kg;培养料样品中四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铅6.09mg/kg,镉0.66mg/kg,汞0.42mg/kg,砷0.15mg/kg;生产用水样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铅0.57mg/kg,镉0.199mg/kg。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重金属含量与培养料中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表明子实体重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培养料,而与覆土层重金属含量无关,而生产用水中重金属含量极低。
菌丝体重金属吸附试验表明,不同品种吸附重金属的能力不同,1023品种富集重金属能力强,2796品种富集重金属能力弱;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体中重金属含量为铅先下降后上升,镉先上升后下降。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铅,镉之后,菌丝体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随培养基中重金属浓度提高而升高。
|
|
|
|
1 |
陈先西;阙玉林;梅军;马静;潘必文;林灵;周秦福;;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应用[J];福建农业;2008年09期 |
2 |
黄建春,黄丹枫;双孢蘑菇培养料集中发酵工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上海农业学报;2005年02期 |
3 |
张美芝 ,李汝峰;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1年03期 |
4 |
郑将;室外塑料菇房栽培双孢蘑菇[J];福建农业科技;1995年04期 |
5 |
李雄,邓聚成,应道煌,杨晓兰,赖伍生;南方双孢蘑菇室内高架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4年12期 |
6 |
邵建宁;;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J];中国蔬菜;2006年11期 |
7 |
施兴凤;;黔西北温凉地区双孢蘑菇秋菇生产技术[J];蔬菜;2007年08期 |
8 |
李雄,邓聚成,应道煌,杨晓兰,赖伍生;南方双孢蘑菇室内高架栽培技术[J];当代蔬菜;2005年07期 |
9 |
成群;叶岚;李仲贤;李海菊;马俊;;大棚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探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年04期 |
10 |
王永重,郑化雷,李正明;日光温室双孢蘑菇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0年02期 |
11 |
刘祖贵,王韫才,刘运发;意大利蘑菇技术考察记实[J];食用菌;1989年05期 |
12 |
范可珍;;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J];中国果菜;2006年04期 |
13 |
韦兰英;刘建灵;陈勇;;不同菌龄双孢蘑菇菌种种植效果对比试验初报[J];南方园艺;2009年03期 |
14 |
万鲁长;郭洪海;郝国芳;赵淑芳;邢作山;;秸秆主料栽培双孢蘑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J];科学种养;2009年09期 |
15 |
陈炳文,紫洪涛;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致富之友;1997年07期 |
16 |
陈林;费永成;祝康;;成都市双孢蘑菇生长的环境条件与生产管理[J];四川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
17 |
朱富春;;双孢蘑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年02期 |
18 |
马素芹
,王传福;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04年07期 |
19 |
康振廉
,王松良;双孢蘑菇的栽培(连载之四)[J];山西农业;1994年09期 |
20 |
王真;张爱法;;双孢蘑菇栽培技术[J];中国林业;2007年1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