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季品种体细胞胚诱导及遗传转化的研究
【摘要】:月季(Rosa hybrida)是蔷薇科蔷薇属的半常绿木本植物,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久、最受人们钟爱的观赏花卉之一,因其花色艳丽、香味浓郁,被誉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切花月季同时又是世界重要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本试验对四个现代月季切花品种的快速繁殖体系进行了建立,并以未展开复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及再生体系。同时利用体细胞胚再生体系进行了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月季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以现代月季品种‘卡罗拉’为试材,对其组培过程中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时去掉叶柄降低了污染率,且腋芽萌发良好;增殖培养基以MS+1.0mg/L6-BA+0.05mg/L NAA+30g/L蔗糖+6.5g/L卡拉胶的效果最好,长势健壮,不定芽增殖系数达到3.41;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0.05mg/L NAA+30g/L蔗糖+6.5g/L卡拉胶,平均根长在2.52cm,根系发达,根的生长状态最佳。在移栽试验中,经过6天炼苗处理,成活率达到94.44%。
2.月季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以四个现代月季切花品种‘卡罗拉’、‘黑魔术’、‘假日公主’、‘莫尼卡’的未展开复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对体细胞胚诱导及再生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外植体类型、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组合、培养条件对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四个月季品种的组培苗未展开复叶片和露地中的未展开复叶片都没有通过直接发生途径得到体细胞胚。以组培苗的未展开复叶片为外植体通过间接发生途径,只有‘卡罗拉’有体细胞胚发生,其他三个月季品种均没有得到体细胞胚。‘卡罗拉’体细胞胚的诱导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MS+2.0mg/L ZT+0.1mg/L NAA+30g/L葡萄糖+2.5g/L植物凝胶的培养基上诱导率最高,达到13.33%。‘卡罗拉’体细胞胚在MS+1.5mg/L ZT+0.2mg/L NAA+0.1mg/L GA3+60g/L葡萄糖+2.5g/L植物凝胶的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光泽度好,增殖系数为4.02,体细胞胚组织比例达到90%以上,有次生胚长出,增殖效果最好。‘卡罗拉’体细胞胚在MS+1.0mg/L6-BA+0.01mg/L IBA+30g/L葡萄糖+2.5g/L植物凝胶的培养基上体细胞胚萌发率最高,达到43.33%,单位体细胞胚成苗数是1.31。
此外,‘卡罗拉’组培苗在生根试验中,光照条件培养于1/2MS+1.0mg/L NAA+30g/L蔗糖+6.5g/L卡拉胶的培养基上,8周之后发现在根轴部位通过直接发生途径长出子叶状体细胞胚。然后置于体细胞胚增殖培养基:MS+1.5mg/L ZT+0.2mg/L NAA+0.1mg/L GA3+60g/L葡萄糖+2.5g/L植物凝胶培养,增殖效果显著。
3.以体细胞胚为转化受体的月季遗传转化的研究
以‘卡罗拉’体细胞胚作为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转化受体,利用上述优化了的体细胞胚再生体系,通过对共培养后GUS基因瞬间表达率的分析,对其遗传转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侵染40min,共培养3d,80mg/L Km和300mg/LCef的条件下,GUS瞬间表达率极低。在萌发培养基MS+1.0mg/L6-BA+0.01mg/LIBA+30g/L葡萄糖+2.5g/L植物凝胶+300mg/L Cef+80mg/L Km上体细胞胚生长状态极差,变褐死亡,未得到再生的植株。
|
|
|
|
1 |
王进茂,杨敏生,杨文利,李聪宣;我国木本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4年03期 |
2 |
达克东,张松,李雅志;苹果叶柄体细胞胚胎发生[J];核农学报;1996年02期 |
3 |
严寒静,谈锋;甘薯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进展[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年02期 |
4 |
王荣富;人工种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5 |
达克东,张松,李雅志,亓增军;苹果离体叶片培养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J];园艺学报;1996年03期 |
6 |
张书标,庄伟建;花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年01期 |
7 |
马晖玲,卢欣石,曹致中,葛军;紫花苜蓿不同栽培品种植株再生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4年06期 |
8 |
李丽,万勇善,刘风珍;2,4-D浓度对花生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J];生物技术;2005年03期 |
9 |
李俊兰,张寒霜,王海波,高鹏,贾景日,黄国存,郝企信,魏建昆;陆地棉体细胞胚的白化与植株再生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1997年03期 |
10 |
孙清荣,刘庆忠,赵瑞华;西洋梨叶片直接再生体细胞胚[J];园艺学报;2003年01期 |
11 |
吴耀武,傅杰;二棱大麦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建立[J];西北植物学报;1994年01期 |
12 |
裴新梧,王亚馥;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与作物育种[J];生物技术通报;2000年05期 |
13 |
陈金慧,施季森,甘习华,诸葛强,黄敏仁;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4 |
刘尚前;王罡;季静;王萍;;大豆体细胞胚对卡那霉素和PPT敏感性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5 |
王立忱;;影响植物体细胞胚成熟因素的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09年01期 |
16 |
张斌;范仲学;柳絮;秦岭;李长生;毕玉平;;花生再生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
17 |
M.H.Chen;唐小浪;;用番木瓜根外植体培养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89年02期 |
18 |
潘有福,王仑山,Rajesh K TIWARI,郑国錩;党参的体细胞胚发生及不同发育阶段几种同工酶的分析(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1期 |
19 |
张智俊,罗淑萍,李亚玲,毕方铖,谭晓风;油茶优良无性系子叶体细胞胚植株再生[J];植物学通报;2005年S1期 |
20 |
S.杰拉克;C.H.鲍曼;朱大保;;细胞培养在林业上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