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相关胞质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tPK1的功能研究
【摘要】: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晚疫病抗性分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垂直抗性由主效基因控制,具有小种转化性,抗性常因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变异而迅速丧失。水平抗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广谱性,稳定性的特点。因此,选育广谱,稳定的水平抗性品种已成为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的重要目标。本实验窒前期从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相关的ESTS中克隆出一个可以调控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的胞质类受体激酶基因StPK1。植物激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激酶,它们在抗病性,抗逆和生长发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StPK1基因可被马铃薯晚疫病诱导表达,但其功能有待进一步试验证实。同时,StPK1蛋白是否具有激酶活性亦为探讨该基因的作用机理所必须。本课题通过基因StPK1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鉴定、蛋白激酶原核表达及激酶活性测定等研究,探讨基因stPK1在抗晚疫病中的作用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Realtime-PCR筛选己获得的StPK1超量转基因株系和干涉转基因株系,其中StPK1干涉株系干涉效率最高为70%,超量表达株系表达量最高为对照E3的600倍。后续晚疫病抗性鉴定选用了以上5株超量表达和4株干涉表达效果好的转基因株系进行晚疫病接种实验。统计病斑面积结果,超量表达株系病斑扩展速率显著小于对照(E3)病斑扩展速率,干涉株系的病斑扩展速率显著大于对照(E3)病斑扩展速率,表明StPK1基因参与了马铃薯晚疫病抗病性反应。
2.构建了StPKl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GFP-StPK1,转化大肠杆菌,抽提质粒后,用基因枪轰击法转化洋葱表皮细胞,暗培养12小时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GFP-StPK1绿色荧光主要出现在细胞质中,说明蛋白激酶StPK1是在马铃薯细胞质内行使功能。
3.构建了StPK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体外表达。GST柱式透析纯化蛋白质,用同位素标记的γ-32P-ATP测定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活性。结果表明,蛋白激酶StPK1与ATP发生反应,有较强的自磷酸化活性,是一个有活性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stPK1磷酸化活性的证实,为寻找其磷酸化互做底物及深入探讨其抗病性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
|
|
|
1 |
陈春德;;马铃薯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6年07期 |
2 |
纪实刚;刘颖;韩立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
3 |
巫庆;;瑞凡(双快酰菌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年07期 |
4 |
杜一新;陈方景;;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试验[J];江苏农药;1995年03期 |
5 |
李冬虎,王秀艳,刘宝华;马铃薯晚疫病新型杀菌剂[J];农业科技通讯;2000年01期 |
6 |
郝香英,杨慧芳;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与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2000年03期 |
7 |
林祥荣;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1年08期 |
8 |
向志国;郑榜高;吴学渊;;68.75%银发利SC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报[J];耕作与栽培;2009年03期 |
9 |
肖悦岩;;“爱尔兰饥馑”的启示[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19期 |
10 |
田恒林;;马铃薯栽培新技术[J];农家顾问;2010年10期 |
11 |
万彬;;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其防治[J];植物医生;2010年05期 |
12 |
朱全斌;云阳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J];植物医生;1998年05期 |
13 |
Pham Xuan Tung;越南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概况(英文)[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4 |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十项最佳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年04期 |
15 |
郑少妹,苏培忠;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筛选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科技;2004年04期 |
16 |
王利亚,孙茂林,杨艳丽,马永翠,钱彩霞,董禄凤,和卫泽;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5年02期 |
17 |
;共走合作道 齐奔富裕路[J];南方农村;2007年06期 |
18 |
王军平;丁莉华;丁晓东;;冷凉山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
19 |
庞淑敏;;河南省马铃薯二季栽培各月农事安排[J];农家参谋;2008年10期 |
20 |
刘振东;;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福建农业;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