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濂山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采石产业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采石业逐渐衰退,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废弃采石场,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一些地区对于采石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的实践探索,如何挖掘场地特有的景观资源,展示场地的历史痕迹,使废弃地恢复生机,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研究对象位于东莞水濂山西侧山麓,自九十年代末起被作为开采建筑石材的场地,山体遭到了严重破坏,对生态环境及景观影响巨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合,明确了废弃采石场景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的概念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废弃采石场景观改造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案例中提取可借鉴的思想与设计手法,为方案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现场踏查,对水濂山废弃采石场的区位特点、基地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了分析,在进行整体景观设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长期与短期的生态修复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挖掘场地特色,通过保留场地中部分石壁由于采掘留下的纹理,对开采面进行了区别的处理,面对场地最具特点的地形,使用多种处理高差的手法,使之景观化并多样化。同时充分提取场地现有的景观元素与文化元素,将之融入到场地的设计中,提出了水濂山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的方案。
作为一种后工业景观特征并不明显的工业废弃地,采石场有着不同于一般废弃地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水濂山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项目的具体分析,尝试以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景观元素为主要出发点的设计方法尽量减少对场地的改变,以实现对原始场地的解读,为以后类似场地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