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菊属植物的耐热性研究
【摘要】: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它品种丰富,花型花色千变万化,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菊花喜温暖及冷凉气候,持续高温会对其造成伤害。菊花在园林绿化美化中应用十分广泛,夏季高温使其观赏价值和应用范围受到影响。本试验以6种菊属植物为材料,从外观形态、叶片结构、高温下叶片生理指标和POD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质谱带变化研究菊花耐热生理,旨在为菊花的耐热鉴定提供简单实用的方法,为菊花的抗性育种选种打下一定的基础,也为菊花在夏季高温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本试验主要结论如下:
1.田间高温条件下不同菊花的热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热害指数分别为:盆景菊Ⅱ号(0.43)<野菊(0.46)<菊花脑(0.50)<异色菊(0.51)<滁菊(0.54)<神农香菊(0.60)。盆景菊Ⅱ号和野菊耐热性最好,神农香菊最差,其余材料的耐热性居中。与田间直观判断相符。
2.对菊花外观和叶片解剖结构观察表明:在6种菊花材料中,野菊叶片的表皮毛最多;盆景菊Ⅱ号叶片小而密,气孔最多;神农香菊的叶片大而薄,气孔最少。
3.对叶片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菊花对高温有一段适应的过程。40℃处理24h后的理化指标更能反映耐热性的强弱。该处理下耐热性强的菊花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幅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幅度比耐热性弱的要小。
4.利用因子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8个生理指标分析后得出菊花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并依此进行了耐热性判别。建立了以膜透性(X_1)、MDA含量(X_2)、SOD活性(X_4)、叶绿素a/b值(X_8)为自变量的耐热性预测回归方程:D=1.277-0.145X_1-0.126X_2-0.104X_4+0.532X_8
5.研究了高温处理下菊花叶片POD同工酶的变化。不同菊花的POD同工酶的谱带数目和酶活性存在差异。野菊和盆景菊Ⅱ号的POD同工酶谱带最稳定,神农香菊的酶谱变化最大。Rm(迁移率)=0.66的酶可能对菊花的耐热能力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
6.利用SDS-PAGE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分析。观察到至少10种HSP,以MW为15-30kD的HSP占多数。高温1-2h后,菊花叶片的HSP种类增多,4-6h后,部分HSP消失。smHSP种类的多少和持续的时间可能与菊花的耐热性存在一定的关系。
|
|
|
|
1 |
张翠兰,张光才;菊花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南京农专学报;1999年02期 |
2 |
刘英;;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清心——妙物菊花脑[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8年08期 |
3 |
张导;菊花脑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1994年02期 |
4 |
张导;菊花脑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1995年05期 |
5 |
武剑;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2年01期 |
6 |
黎香兰;赵文祥;;菊花脑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2002年06期 |
7 |
靳丽云,徐金兰,王萌萌,孙莹;菊花脑种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年01期 |
8 |
毛焕胜;菊花脑大棚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0年01期 |
9 |
武剑;营养保健蔬菜菊花脑的栽培管理技术[J];湖北植保;2002年05期 |
10 |
陈友,李仕兵,孙红霞,龚建华,高豫汝;菊花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长江蔬菜;2003年09期 |
11 |
韩向阳;;菊花脑[J];农业知识;2005年17期 |
12 |
陆兵;;菊花脑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6年09期 |
13 |
张秀晴;;菊花脑的种植方法[J];小康生活;2006年03期 |
14 |
陆兵;;营养丰富的药用保健蔬菜——菊花脑[J];蔬菜;2006年08期 |
15 |
岳高红;潘彬荣;刘恩崇;;食用菊花脑引种栽培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08年03期 |
16 |
徐暄;;菊花脑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年04期 |
17 |
袁福权;赵炜;;保键珍稀蔬菜菊花脑人工栽培技术[J];蔬菜;2011年04期 |
18 |
郑泰源;;菊花脑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2期 |
19 |
张小路;;菊花脑[J];蔬菜;1989年03期 |
20 |
肖玫,刘彪,李林,赵仁铮;马齿苋、菊花脑的矿物元素测定及其开发利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