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表现特征与应用研究
【摘要】:以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水稻材料武金4A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斑马叶片性状表现的系统观察、斑马叶材料与正常绿叶材料的正反杂交、不完全双列杂交后代性状分离分析、斑马叶片标记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和测交鉴定、斑马叶片作为鉴别不育系和杂交种纯度形态标记的应用性评价等多方面试验,获得水稻斑马叶片标记性状的表现特征、遗传特性、带有该标记性状的三系不育系及其所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等主要结果。
水稻斑马叶表现为叶片间断失绿,如同斑马身上的条纹,一片叶上按垂直叶脉方向绿色和白色两色相间排列。斑马叶性状在3叶期前叶色正常,寄插移栽后7d左右开始出现,6叶期表现最为充分,以后斑马叶片上的白色条纹逐渐消失,移栽后28d左右消失。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种植斑马叶材料武金4A,群体移栽后单株斑马叶性状表达率为100%,斑马叶性状表达稳定,易于观察,具备作为一个稳定的标记性状特征。
在稀播和密播条件下,斑马叶武金4A苗高均略小于马协A,密播时差异更大些。8叶时随着斑马叶成株叶色完全转绿,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不论稀播还是密播,混杂生长在绿苗中的武金4A均未发现因营养生长缓慢成为落脚苗而自然死亡的。
以斑马叶性状的品种武金4B作父本与非斑马叶的正常品种Ⅱ-32B、金23B、珍汕97B作杂交,与武金3B同时作正、反交,F_1均没有斑马叶性状植株出现,说明斑马叶性状属隐性遗传特性。斑马叶性状在正、反交的F_1表现相同,F_2中的分离比例无显著差别,说明斑马叶性状是核基因控制性状。斑马叶性状在不同遗传背景的杂交后代中分离比例表现不尽相同,其遗传上具有复杂性。
武金4A不育株率达到100%,柱头外露率61.45%,农艺性状好,结实种子千粒重高,是选配大穗大粒杂交组合的理想不育系。斑马叶片标记性状武金4A与珍汕97A、Ⅱ-32A、培矮64S 3个不育系相比,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没有明显差异,其特殊配合力方差与珍汕97A同属一个水平,显著高于Ⅱ-32A和培矮64S。武金4A测交组合与汕优63组合相比,生育期偏长,所配组合穗大粒重,有的组合增产潜力明显。
杂交稻种中混入的假杂种主要是不育系和保持系,在用斑马叶片标记性状不育系进行制种时,严格按照杂交稻制种操作技术规程操作,就能确保杂交种纯度。如果在杂交种中混入了不育系武金4A和武金4B种子,可以在苗期快速检出,有斑马叶性状的为假杂种,反之则为真杂种。同样,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纯度也可通过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