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12个基因的分离、定位、表达特征、SNPs检测及其与部分性状的关联分析
【摘要】:就目前来看,我国动物营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基本尚处于机体水平:即在机体水平上研究各种营养素对机体的作用,在机体内的代谢与平衡,影响机体吸收营养素的因素等问题。分子水平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尚处于初级阶段。动物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就本质而言,多数是动物基因表达调控发生了改变的结果,许多生理现象的彻底阐明,最终需要在基因水平上进行解释。所以动物营养学的各方面研究应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与基因工程相结合,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各种营养素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动物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等问题。
牛的消化功能由于其生理特征的特异性,而表现为消化的复杂性,一方面由于瘤胃内环境的复杂性,使得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吸收不能因饲料中营养素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牛体利用的多少;另一方面是代谢功能的复杂性,这给反刍动物营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任务。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和定位了10个基因,获取了12个基因的相关信息,取得了如下结果:
1.以人的同源基因的cDNA为探针,从GenBank中搜索牛的同源EST,由EST构成的连接群(contig)设计引物,从三河牛基因组中分离克隆了12个基因的部分片段。这12个基因分别为:胆囊收缩素基因(CCK)、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1)、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2)、甘丙肽基因(GAL)、肠抑胃肽基因(GIP)、果糖二磷酸酶基因(FBP1)、磷酸酯酶基因(PSPH)、羧基肽酶基因(CPB1)、蛋白酶体激活因子PA700相关基因PSMC1、PSMC2、PSMC4和PSMD1基因,并将这些基因的部分序列提交给了GenBank,获得了收录号(DQ111991、DQ111992、DQ111993、DQ111994、DQ111995、DQ118401、DQ118402、DQ120511、DQ120512、DQ120513、DQ139315、DQ139316、DQ139317、DQ146944、DQ160296和DQ166528)。
2.采用电脑克隆策略、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CCK、CPB1、FBP1、GI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推导出了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并对序列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3.利用TaqMam PCR技术分析了FBP1、PSPH和PSMC1基因在成年西门塔尔牛的肾脏、心脏、肺脏、脾脏、肝脏、肌肉、睾丸、瘤胃、小肠、淋巴、胸腺等11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分析发现:FBP1基因在所检测的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高;而PSPH和PSMC1基因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PSPH基因在淋巴组织中表达量高,PSMC1基因在在肺脏中表达量高,这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S823
|
|
|
|
1 |
苏玉虹,熊远著;猪的基因图谱及数量性状位点定位[J];动物学杂志;2001年01期 |
2 |
刘志发,卢妙茹,吴醒身,王国恩,孙阿成,郝秀华,李振甲;癌与非癌性胃、结肠、直肠组织中胃动素含量的测定[J];北京医学;1991年05期 |
3 |
张天宝;基因芯片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4 |
张亚平;从DNA序列到物种树[J];动物学研究;1996年03期 |
5 |
李仲孝;沈建炳;周竹庭;付丽;王黎;;386例上消化道疾病血清胃泌素测定及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1987年03期 |
6 |
施启顺;猪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病抗病育种研究[J];国外畜牧科技;1999年04期 |
7 |
唐国庆,王金勇,李学伟;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2年06期 |
8 |
三上仁志,齐景文;猪染色体组解析研究现状和展望[J];国外畜牧科技;1998年02期 |
9 |
彭中镇,赵书红,李奎,龚炎长,杨兴柱;猪数量性状基因及其标记研究进展[J];国外畜牧科技;1999年01期 |
10 |
吴登俊,马丁·费尔斯特;家畜基因组遗传多态标记—微卫星标记研究进展(上)[J];国外畜牧科技;1999年01期 |
|
|
|
|
|
1 |
王建刚,刘芳宁,雷初朝;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J];黄牛杂志;2002年05期 |
2 |
陈艺,吴登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第三代DNA分子标记[J];畜牧与兽医;2003年12期 |
3 |
江玉梅,杨桂玲;连锁不平衡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植保;2004年02期 |
4 |
李景芬,刘娣,于浩;7个猪种MyoD基因家族中3个基因外显子的SNPs检测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5年05期 |
5 |
梁慧珍,李卫东,王辉,卢为国,王树峰,王庭峰,张辉,李金英;SNPs在大豆等作物遗传及改良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5期 |
6 |
张洪伟;傅洪拓;夏德全;;农业经济动物的SNPs研究进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7 |
沈丽红;熊良伟;唐永凯;王帅兵;;奥利亚罗非鱼MSTN基因结构及其SNPs的筛选[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8 |
马云;侯飞;李荣荣;李爱民;马伟;陈宏;;天祝白牦牛ANGPTL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0年06期 |
9 |
Dall’ olio S;晋大鹏;;意大利大白猪窝产仔数候选基因的遗传结构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06期 |
10 |
刘大林;王金玉;魏岳;张跟喜;俞亚波;;京海黄鸡IGF-Ⅰ基因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9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