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
土地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基本要素之一的城市土地,不仅是城市人口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载体,而且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城市土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直接影响着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展开了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土地资源利用领域的运用和深化,本文首先评述了国内外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为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和方法背景,然后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内涵及其概念进行了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
在空间上,首先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时序演变进行了分析,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信息论的原理,计算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对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土地构成的信息熵值逐年降低,表明随着武汉市城市发展越趋成熟,其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增强,不确定性减小,土地利用越趋合理。
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城市用地经济有效性、结构适宜性、规模合理性、管理科学性和生态安全性五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百分比标准化法对指标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用线性加权法求得武汉市1995年-2005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2005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同的问题,针对评价结果,本文运用障碍度模型,用定量的方法找出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可知主要障碍表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城市用地管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对武汉市近期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城市土地的持续利用变化是各种驱动力作用的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的驱动因子,计算其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驱动因子主要是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因子,城市建设和改造因子、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因子、城市产业结构变动因子。
然后针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出现的问题,探讨了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建议与对策。
最后,论文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
|
|
1 |
刘卫东;上海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城市问题;1997年04期 |
2 |
傅伯杰,陈利顶,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年02期 |
3 |
但承龙,厉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学含义及实现途径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3期 |
4 |
龙花楼;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3期 |
5 |
;全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会议要求 加大土地执法监察 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
6 |
陶青山;李江风;王建龙;;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7 |
张小虎;付鲲鹏;田庆昌;雷国平;袁磊;;灰关联分析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0期 |
8 |
马兆生,王迎川,傅顺;论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成都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5期 |
9 |
杨波;杨亚军;;土地可持续利用机制研究综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0 |
陶静;;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浅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1 |
周国富;;喀斯特地区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贵州沿河县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2 |
潘安兴;张文秀;;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11期 |
13 |
宁婷;张蓬涛;崔海宁;;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09年06期 |
14 |
陈争光;刘小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5 |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6 |
李霄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个问题[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
17 |
梁海华;胡衡生;;左江壮族文化保护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8 |
刘晓玲;宋戈;;行政区划调整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定量分析与评价——以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撤市设区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08年12期 |
19 |
马传栋;干旱半干旱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J];开发研究;1995年06期 |
20 |
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