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特化类菌体繁殖能力的研究
【摘要】:
根瘤菌NGR234(Rhizobium sp.NGR234)是一种广宿主的根瘤菌,可以在近170多中植物上结瘤。本文选取了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oides)、扁豆(Lablab purpureus)、豇豆(Vigna unguculata)、白灰毛豆(Tephrosia candida)和大豆(Glycine max)五种植物进行了NGR234的结瘤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大翼豆可以在大翼豆、扁豆、豇豆和白灰毛豆上结瘤,而在大豆上不能结瘤。其中在可以结瘤的四种植物中,NGR234在大翼豆、扁豆和豇豆中可以结有效瘤,而在白灰毛豆上结的是不能固氮的无效瘤。
为了更进一步地确定结瘤情况和进一步的了解根瘤菌在根瘤中的形态,本研究还采用电子显微镜对根瘤的超薄切片进行了观察。根据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大翼豆、扁豆和豇豆的根瘤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根瘤菌类菌体,而白灰毛豆根瘤细胞中只含有较少的根瘤菌。扁豆、豇豆和大翼豆中的类菌体形态都以棒状为主。大翼豆和扁豆根瘤中的类菌体含有较多的不着色颗粒PHB,而豇豆中的类菌体基本不含PHB。
本研究还对大翼豆的根瘤中类菌体的繁殖能力进行了研究。从接种4周开始每周取一个根瘤进行实验。将采集的根瘤表面灭菌后,在离心管中压碎,用无菌水稀释后分成2份,一份用细菌计数器计数得到根瘤中的细菌总数作为根瘤中的类菌体总数,另一份稀释涂布计数得到的CFU数目作为可以繁殖的类菌体数目,进而得到根瘤中类菌体的繁殖率。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根瘤年龄的增加,其中类菌体的繁殖率是逐渐增大的。并且将接种11周的植物置于暗室中培养一周后,人为达到衰败的根瘤,测衰败根瘤中类菌体的繁殖率结果显示衰败根瘤中类菌体的繁殖率比暗室培养之前的根瘤中类菌体的繁殖率提高了数倍。这个结果间接说明了处于衰败期的根瘤中的类菌体可以再分化成为具有繁殖能力的细胞。
为了更进一步证实类菌体的再繁殖能力,还将大翼豆根瘤压碎得到根瘤汁稀释后将根瘤汁进行显微微室培养,微室培养的片子在显微镜下定点观察单一类菌体的繁殖生长情况,通过不同时期的根瘤中类菌体的繁殖能力不同,早期根瘤中类菌体还是以棒状类菌体为主,但只有少量的小杆状类菌体可以再繁殖,而中期根瘤中的类菌体的繁殖率明显比早期根瘤中类菌体的繁殖率高,晚期根瘤中的类菌体是棒状类菌体,而这些棒状的特化类菌体也可以再繁殖成为有活力的细菌。
本研究直接观察到了单个特化的棒状类菌体繁殖成为菌落,证实了关于类菌体繁殖能力的繁殖论。结果表明根瘤中的类菌体可以在转化成为具有繁殖活性的小杆菌,进一步繁殖成为菌落。
|
|
|
|
1 |
周俊初,汪石青,颜玲琳;三叶草、豌豆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类菌体繁殖研究的进展[J];核农学报;1989年02期 |
2 |
徐承水;杨幼凤;卢浩泉;;黑线仓鼠不同季节睾丸组织学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3 |
田小芸;恽时锋;周森妹;胡玉红;;C57BL/KsJ小鼠的繁殖性能及部分生化指标的测定[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
4 |
李鸿波;史亮;王建军;杜予州;;温度锻炼对西花蓟马温度耐受性及繁殖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3期 |
5 |
徐业华;Y染色体对按蚊属蚊种交配行为的控制[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8年03期 |
6 |
赵文爱,胡圣爱,冯晓勇;温度对丝光绿蝇寿命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4期 |
7 |
石金成;;鼠年话鼠[J];新农业;2007年12期 |
8 |
方卫飞,盛华仙;金属镉对草履虫繁殖能力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9 |
周俊初;根瘤菌类菌体的繁殖能力 Ⅱ、在大豆Glycine max(L.)Merr.根瘤中[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10 |
周俊初;刘孔鑫;杨润英;彭开蔓;孙晓青;;广谱型花生根瘤菌97-1菌株在花生和大豆根瘤中的分化和繁殖能力[J];微生物学报;1992年04期 |
11 |
许良树,张凤章,龙敏南,黄南仲;花生根瘤菌类菌体氢氧化体系的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1994年02期 |
12 |
曹燕珍,周俊初,陈华癸;根瘤菌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化及存活性[J];中国科学B辑;1984年03期 |
13 |
黄文芳
,侯色罕
,莫熙穆;四棱豆根瘤和类菌体的光学及超微结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14 |
吴以德;灰金合欢根瘤类菌体繁殖及其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J];亚热带植物科学;1992年02期 |
15 |
莫文英,倪水松,陈美慈;普通田菁根瘤菌及其类菌体的碳源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1年04期 |
16 |
吴以德;黄维南;卓仁松;;豆科根瘤发育期间类菌体周膜结构动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17 |
广木;周俊初研究类菌体繁殖特性有重要发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
18 |
吴以德,黄维南,卓仁松;金合欢根瘤类菌体周膜融合及其衰老解离的亚显微结构研究[J];科学通报;1986年08期 |
19 |
黄南仲,许良树,张凤章,龙敏南;花生根瘤菌类菌体氢酶的分离提纯及特性[J];植物生理学报;1995年01期 |
20 |
;氧对大豆类菌体固氮活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1976年02期 |
|